云南省石屏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8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1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
“……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康王即位,遍告诸侯,宣告以文武之业以申之,作康诰。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
——《史记》

材料二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此为楷模,建立资本主义“六法”体系,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实行法治必须立“善法”、“良法”。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他说:中国“因事势,从民欲”,迫切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专门的立法机构,“立制改变,以利国民。”……“司法之权若与立法权或与行法权同归于一人或同归于一部,则亦有害于国人之自由权。盖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则国人之性命及自由权必至危殆。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材料三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为改变近代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民族备受欺凌,军阀混战不已,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中共作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最终重建新的稳定的社会秩序。
(1)据材料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段时期经历了“有序——无序——有序”的历史趋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提出的法治主张及历史背景,指出为此进行的主要实践活动。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民主革命期间是如何实践恩格斯的观点的?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与他的小伙伴们生活、学习在美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中,在系统地学习英语与各种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接触与逐步接受西方的各种社会知识、风俗习惯、政治文化直至人生价值观与宗教信仰等。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谈礼仪、行为举止直至衣着打扮等,都开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他们时常脱下长袍马褂,换上西装革履;他们爱好与积极参加西式的各种文体活动……他们对中国的四书五经与传统礼仪越来越不感兴趣。
——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 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通过数学被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这一定律既可适用于整个宇宙,也可适用于最微观的物体……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以分解为少数简单而统一的有理性的人能够发现的定律。随后人们就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运用于包括思想和知识在内的所有领域,而不仅仅是物理领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背景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分别指出詹天佑和牛顿对本国或世界作出的贡献。

2.单选题(共8题)

6.
亚里士多德说:“梭伦的政体在三个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第三则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据说,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B.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C.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7.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
C.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8.
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一的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
A.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
B.容克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权力
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D.《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
9.
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边两个图表,下图一(清初时期)至下图二(清中叶时期)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图中的某国应该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0.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11.
(题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2.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A.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B. 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C. 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D. 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13.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选择题(共4题)

14.(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5.(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