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材料:1984年,巴西通过一项法令,实际上禁止了大部分外国计算机的进口,其目的是为了给处于初级阶段的本国计算机产业提供保护。法令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专门的“计算机警察”在公司的办公室和学校的教室中搜查非法进口的计算机。该法令实施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巴西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比迅速发展的世界水平落后许多年,其消费者却要支付2倍或3倍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同时,由于巴西的计算机价格太高,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巴西的计算机公司不能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产品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计算机的高价也损害了其他经济部门的竞争力。1990年,巴西经济部长说:“由于这一不理智的国家主义,我们变得更加落后,计算机产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巴西工业的现代化发展。”
——据(美)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
请围绕“开放市场与国家发展”的主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1885年,清政府学务处选派7人出国留学学农。这是首次官派出国学农。甲午战后,政府对此日渐重视和鼓励,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政府规定:“学生有愿赴日本农务学堂学习,学成领有凭照者,视其学业等差,分别奖给官职。赴欧洲、美洲农务学堂者,路远日久,给奖较优。自备资斧者,又加优焉,令其充各省农务局办事人员。”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上谕:“其外洋农学诸书,并著各学堂广为编译,以资肄习”,并令“各省州县皆立农务学堂”。1901年,为统一学制,加强对农业学堂的管理,清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农业教育的规章制度。另开设了农业教员讲习所,在通商口岸和出产丝茶的省份设茶务学堂和蚕丝学堂等。清政府还倡导组织农会,颁布了《农会简明章程》。在政府的倡导下,各地陆续设立了农事试验场。随着新政时期农业改革的展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垦公司也出现了。这些企业大部分直接效仿西方企业,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活动,有的还应用近代农业机械开荒辟地。所有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迈进。
——摘编自钱堂容《浅谈清末的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农业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星球大战”计划,是研制与部署以定向能、动能等新型武器为主体的反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美国国家计划。通过这一计划,美国企图在宇宙空间建立多层防御体系,把太空辟为海陆空外的第四个战略领域,夺取所谓“高边疆”的控制权。
“星球大战”计划酝酿于里根上台伊始,经过两年左右的勾画,里根于1983年3月23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已“下令制定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计划——‘战略防御’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最终消除由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所造成的威胁”。随后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与“星球大战”计划相配套,美国当局还提出了“太空工业化构想”,试图以军事技术带动太空经济开发,为率先确立太空霸权奠定基础,同时亦试图通过这一途径使美国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独占鳌头,从而为21世纪继续领先于世界创造条件。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星球大战”计划。
材料:让-巴蒂斯特·科尔贝(Jean-BaptisteColbert,1619-1683年)是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卓越的财政大臣,伏尔泰曾称誉其为“治国良相”。他长期掌控财政大权,并主导了司法、贸易、工业、建筑、海军、殖民等诸多部门。科尔贝不仅再造了法国财税金融体系、统一司法体制、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而且借助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等重商主义手段,大力扶持工商业和外贸竞争、打造海军力量与航运事业、兴建港口等水路交通设施、支持海外殖民及探险活动,等等。科尔贝开创的重商主义发展模式,促进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使国家财政预算达到了收支平衡,法国又恢复了繁荣。
——据梅俊杰《论科尔贝及其重商主义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尔贝担任财政大臣的历史背景,概括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尔贝的重商主义政策。
3.单选题- (共20题)
A.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 |
B.旨在推动帝国扩张 |
C.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
D.重视调节社会生活 |
时间 | 农林渔牧业 | 工矿建筑业 | 商业运输业 | 地产房租 |
1688年 | 1930 | 990 | 560 | 250 |
1831年 | 7950 | 11710 | 5900 | 2200 |
上表呈现的经济状况的变化,导致英国( )
A.进行议会制改革 |
B.加强干预经济 |
C.加强海外掠夺 |
D.进行产业革命 |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
B.为英国宪政体制奠定基础 |
C.削弱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
D.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更重视建立民主统一战线 | B.更重视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
C.更善于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 D.更善于开展城市工人运动 |
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广泛兴起 |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C.一战及其不合理的战后安排 | D.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确立 |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封建生产关系具有顽固性 |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C.渐进式土地改革的合理性 | D.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 |
A.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
B.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 |
C.中苏签订了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
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胜利 |
A.对苏联进行孤立和封锁 |
B.推行马歇尔计划 |
C.主导成立了“北约”组织 ![]() |
D.提出杜鲁门主义 |
年代 | 户数 | 口数 | 每户平均口数 |
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 | 10723695 | 21830004 | 2.04 |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 12917221 | 29092185 | 2.25 |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 12211713 | 24969300 | 1.45 |
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 | 19715555 | 44364949 | 2.25 |
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 | 20882438 | 46734784 | 2.24 |
据此可推断,当时( )
A.小家庭观念盛行 |
B.人口衰减严重 |
C.小农经济遭破坏 |
D.人口隐瞒严重 |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 |
B.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与外国资本和市场的依存度提高 |
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 |
A.社会形态正处于变革中 |
B.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 |
C.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
D.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普及 |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 |
B.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 |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
D.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 |
A.产业革命扩大了教育需求 |
B.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优势 |
C.政府极力调节劳资矛盾 |
D.经济发展导致劳动力不足 |
A.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 |
B.重视延续列宁的经济政策 |
C.坚持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
D.注重吸取治国理政的经验 |
A.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共识 |
B.斯大林模式受到各国推崇 |
C.大萧条导致了世界大战 |
D.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危机 |
A.新生活方式对传统的冲击 | B.近代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
C.封建陈规陋俗逐渐被破除 | D.民主科学思想广为传播 |
A.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存在弊端 |
B.主张开展无产阶级革命 |
C.强力抨击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
D.极力鼓动资产阶级革命 |
A.天主教势力的衰落 |
B.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
C.极力抢夺世界市场 |
D.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