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对弗里斯的控告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弗里斯,……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不正是你这暴君将无辜不幸的公民柯什纳斯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受辱而死。他曾表示要向国家法官上诉控告你的罪行就被控以密探罪捉拿到你面前,受到严刑拷打。他仍然宣称:“我是罗马公民,曾在罗克斯普列蒂阿斯手下工作,他将证明我无罪!”你对这些抗辩充耳不闻。“我是一个罗马公民!”这句神圣的话,即使在最偏远之地也还是安全的护身凭证。……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
(2)西塞罗为何要求严惩弗里斯?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罗马的法律?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弗里斯,……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不正是你这暴君将无辜不幸的公民柯什纳斯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受辱而死。他曾表示要向国家法官上诉控告你的罪行就被控以密探罪捉拿到你面前,受到严刑拷打。他仍然宣称:“我是罗马公民,曾在罗克斯普列蒂阿斯手下工作,他将证明我无罪!”你对这些抗辩充耳不闻。“我是一个罗马公民!”这句神圣的话,即使在最偏远之地也还是安全的护身凭证。……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
——摘自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
(1)西塞罗反对弗里斯裁决柯什纳斯的理由有哪些?(2)西塞罗为何要求严惩弗里斯?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罗马的法律?
2.
美利坚建国立制
1787年,美国13个州的代表云集费城,要为美利坚立宪,设计未来国家的蓝图。决策之前,他们需要借鉴或解决: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美国宪法?
1787年,美国13个州的代表云集费城,要为美利坚立宪,设计未来国家的蓝图。决策之前,他们需要借鉴或解决:
传统与社会 | 创新与后果 |
欧洲专制君主为所欲为,其意志就是法律,迫害不同政见者,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 取消君主政体,按权力互相牵制与平衡原则构建的联邦政府,有效防范了专制独裁,解决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 |
《邦联条例》规定各州保留独立性,中央政府无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无力偿还战争债务,无法有效促进国内外贸易。 | A |
有人认为印第安人不被征税,政府因此不应该提供公民保护,算作有选举权的自由人;黑人是没有自由、没有公民权的“服劳役者”、“提供劳役者”,需要打折计算成自由人口,并防范他们逃跑到其他州。 | B |
小州担心多数派掌握中央政府推行暴政,人口较少的南方州和小州为维护本地区人民权利,应该有更大的自由。 | 地方各州在不违背宪法和中央法律的基础上与中央分权,但对地方分裂活动缺乏强力制约,容易出现南方各州独立事态。 |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1)请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美国宪法?
3.
中国经济地位变迁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
(4)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材料一 公元960—1280年间宋王朝的集约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人均收入提高了1/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材料二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问题:(1)导致13世纪时,中国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原因有哪些?
(2)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的原因何在?
(3)至1895年,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
(4)怎样看待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4.
孔子与宪法
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孔子者,国民中一部份所谓孔子之徒者之圣人也。宪法者,中华民国国民全体无问其信仰之为佛为耶,无问其种族之为蒙为回,所资以生存乐利之信条也。以一部份人尊崇之圣人入於全国所托命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一部份人之宪法,非国民全体之宪法也;所谓孔教徒之宪法,非汉满蒙藏回释道耶诸族诸教共同遵守之宪法也;乃一小社会之宪法,非一国家之宪法也。
孔子之道者,含混无界之辞也。宪法者,一文一字均有极确之意义,极强之效力者也。今以含混无界之辞入于辞严力强之宪法,无论实施之效力,不克普及於全国,即此小部份之人将欲遵此条文,亦苦于无确切之域以资循守。
总之,宪法与孔子发生关系,为最背于其性质之事实。吾人甚希望于二读会时,删去此项,以全宪法之效力。此一部尊崇孔子之人,尽可听其自由以事传播。国家并无法律以禁止之,社会并可另设方法以奖助之,何必定欲以宪法之权威,为孔子壮其声势,俾他种宗教、他种学派不得其相当之分于宪法而后快于心欤?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反对孔子入宪的主要理由。
(2)孔子是怎样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的?
(3)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李大钊的观点的认识?
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孔子者,国民中一部份所谓孔子之徒者之圣人也。宪法者,中华民国国民全体无问其信仰之为佛为耶,无问其种族之为蒙为回,所资以生存乐利之信条也。以一部份人尊崇之圣人入於全国所托命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一部份人之宪法,非国民全体之宪法也;所谓孔教徒之宪法,非汉满蒙藏回释道耶诸族诸教共同遵守之宪法也;乃一小社会之宪法,非一国家之宪法也。
孔子之道者,含混无界之辞也。宪法者,一文一字均有极确之意义,极强之效力者也。今以含混无界之辞入于辞严力强之宪法,无论实施之效力,不克普及於全国,即此小部份之人将欲遵此条文,亦苦于无确切之域以资循守。
总之,宪法与孔子发生关系,为最背于其性质之事实。吾人甚希望于二读会时,删去此项,以全宪法之效力。此一部尊崇孔子之人,尽可听其自由以事传播。国家并无法律以禁止之,社会并可另设方法以奖助之,何必定欲以宪法之权威,为孔子壮其声势,俾他种宗教、他种学派不得其相当之分于宪法而后快于心欤?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反对孔子入宪的主要理由。
(2)孔子是怎样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的?
(3)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李大钊的观点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8题)
5.
古罗马人发展了一些统治艺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从而获取较大的实际成果。这些“统治艺术”包括
①崇尚军事征服
②主张法律治国
③确立基督教为国教
④通过采邑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①崇尚军事征服
②主张法律治国
③确立基督教为国教
④通过采邑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6.
1820年,美国国会通过《密苏里协定》,其中规定,在北纬36度以南容许奴隶制扩展,以北禁止奴隶制存在。思考特原是密苏里州的奴隶,后被主人带到位于自由州的斯奈林堡居住几年。1857年,他根据《密苏里协定》请求最高法院核准自由人身份。最高法院判决:“过去的奴隶无论在美国任何地方居住,都是他主人的财产”。此事激起了人民群众极大的愤怒。这一判决说明了
A.思考特无法成为自由人 |
B.最高法院与国会有矛盾 |
C.奴隶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
D.人民拥护《密苏里协定》 |
7.
史料记载,1901年至1910年十年间开设的民族资本厂矿的数量和资本总额是1872年至1900年开设厂矿数量和总额的两倍左右。直接原因是
A.革命思想的传播 |
B.清末新政的实施 |
C.门户开放的推行 |
D.义和团运动影响 |
8.
“内地土产出口,外来洋货内销,取道湖广粤北者日少,上百万以挑运、护运、开旅店为生者,失了谋生之路。”导致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五口通商后,广州外贸垄断地位被打破 |
B.五口通商后,沿海沿江航运得到了发展 |
C.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南方陷入内乱 |
D.辛亥革命起自南方,中外勾结遏制革命 |
9.
1903年,章炳麟在《苏报》上推荐邹容的《革命军》,鼓吹共和革命,上海租界迫于清廷压力逮捕二人却拒绝引渡,分别判刑三年和二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租界当局支持反清革命 |
B.租界环境有利于革命活动 |
C.中国司法主权遭受侵犯 |
D.租界与清廷既合作又独立 |
12.
据统计,世界人口在15、16、17世纪分别增长了28.2%、11.9%、47.5%。推动该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进步与商品经济发展 |
B.新航路开辟与海外殖民 |
C.宗教改革和西欧文艺复兴 |
D.西欧城市复兴和民族国家形成 |
16.
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该地图
A.取得了基督教会的支持 |
B.得到了中国皇帝认可 |
C.为欧洲探险家提供动力 |
D.为欧洲宗教改革助力 |
17.
“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烈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在英国所发生的“变化”是
A.光荣革命成功 |
B.殖民霸权建立 |
C.工业革命开展 |
D.英联邦制形成 |
18.
1534年与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6.36变为1:15.4,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 B. 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 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 D. 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A. 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 B. 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 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 D. 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20.
1936年胡适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二十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文中省略的是
A.《申报》 |
B.《时务报》 |
C.《民报》 |
D.《新青年》 |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对中国的不同政见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与这三种政见较一致的政治派别分别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
B.洋务派、革命派、立宪派 |
C.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
D.立宪派、革命派、维新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