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8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脾)。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互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秦者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的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2)比较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的异同?

2.单选题(共17题)

4.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5.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6.
北魏时有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这童谣和诗歌说明了
①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②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③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下列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燔诗书而明法令”
C.“令民为什伍”D.奖励军功
8.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
9.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反对科举制度B.重视封建伦理道德
C.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D.认为品行比学识更重要
10.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11.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
A.提倡私人开办工厂B.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C.鼓励官民上书言事D.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12.
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基层组织实行的是
A.郡县制B.县制
C.宗主督护制D.三长制
13.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促使北宋武器质量和数量大大得以改善的措施是
A.设军器监B.将兵法
C.保甲法D.保马法
14.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②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③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④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5.
中国清末驻日参赞黄遵宪作诗《樱花歌》曰:“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描写的是19世纪中期的:
A.武装倒幕B.黑船事件C.废藩置县D.修约运动
16.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他的死刑。”说明他是主张
A.进行无产阶级革命B.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废除农奴制度D.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17.
商鞅在变法法令中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主要是:
A.稳定农村社会秩序B.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C.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D.显示政府的变法决心
18.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19.
下列对马丁·路德新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教不再以《圣经》为权威B.新教脱离了教皇的管辖
C.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D.新教允许神职人员结婚
20.
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诗中肯定的是
A.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B.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C.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选择题(共3题)

21.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22.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23.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