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
材料三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材料一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 金额(日圆) | 利率 |
武士(1874—1876年) | 16,565,000 | 8% |
大名(1877年) | 31,412,405 | 5% |
大名和武士(1877年) | 108,242,785 | 7% |
神主(1877年) | 334,050 | 8% |
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
材料三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2.单选题- (共13题)
2.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 |
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
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 |
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
3.
列宁评论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防止不了”1905年革命的原因是( )
A.1905年革命借助了1861年解放后的农奴的力量 |
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
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
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
4.
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 ( )
A.“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
B.“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
C.“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
D.“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
5.
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
6.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7.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其中“三分钟慷慨派”对后来的那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
8.
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 |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
10.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
11.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英国 |
B.法国 |
C.日本 |
D.德国 |
13.
(19世纪末)“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历史学家胡绳所述的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意义是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B.首次把西方政治思想转化为爱国实践 |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
14.
拿破仑站在吉萨金字塔前已经卧了几千年的巨大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下列于此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当时埃及马木路克势力强大,连年争权夺利使局势动荡、国力衰弱 |
B.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虚而入,加紧对埃及殖民扩张 |
C.拿破仑是想激励法国士兵占领埃及的作战勇气 |
D.拿破仑认为埃及文明久远、国力强盛 |
3.选择题- (共3题)
15.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