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472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武汉位于长江流域腹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明清时期已发展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商业重镇,自近代开埠通商以来,各类新式工商业陆续兴办,武汉商业日益发达,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自近代开埠到19世纪末,促进武汉工商业日益发达的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导致近代中国铁路自主建设困难重重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近代型的新式学堂最早是由西人创办。到1860年,基督新教在华办的各类学校不下50所。国人自办新式学堂始于洋务派,但这些学堂一般都规模小,为科举正途所歧视。与此相适应,当时中国的旧式书院约有4500所,就读秀才有90万,童生约200万。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在其中就读的学生人数超过160万。
材料三 康有为指出:“夫因(八股)文体之极弊,而欲废四书文者,过激之说也。……厘正文体乃以尊四书,变通流弊乃以符旧制。其为事至顺,其图变至易,其所关至大,其收效至神。”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及类型。
(2)根据材料二,概述晚清时期中国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对科举制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的教育主张在变法中的体现。

2.单选题(共7题)

4.
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
B.
C.
D.
5.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又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此史实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尖锐
B.洪秀全斗争策略的变化
C.太平天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D.农民政权封建化的反映
【小题2】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小题3】太平天国领导人曾表示,“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又强调“不得毁谤国法”。这些表明太平天国主张
①自由通商
②严禁鸦片
③发展工业
④捍卫主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小题4】下图为“义和团长新镇北街坎字团防总局虎头牌”,该牌反映了义和团

①已接受清政府的招抚
②体现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
④具有一定的纲领性指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小题5】义和团运动在对西方态度上与太平天国运动有本质区别,主要是
A.清政府的策略导致
B.农民阶级局限决定
C.民族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D.运动缺乏组织纪律性
6.
近代以来,列强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此规定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小题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位于
A.东南沿海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小题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直接引发了
①反割台斗争
②公车上书
③三国干涉还辽
④保国会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小题4】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天津
④重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小题5】晚清时期,北京曾两次被侵略军占领,当时两位外逃的皇帝分别是
A.道光、咸丰
B.咸丰、同治
C.咸丰、光绪
D.道光、光绪
【小题6】在某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侵略者写了一副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词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此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8.
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并获得初步发展。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李鸿章认为,“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国”。为此他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北洋舰队
D.京师同文馆
【小题2】19世纪90年代初,李福明办有一机器面粉厂,使用进口蒸汽磨,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表明
A.清政府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顽固派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小题3】下图中的近代企业按其性质组合,应属于哪一组
A.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
B.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C.耶松船厂、顺风砖茶厂
D.上海发昌机器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小题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B.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C.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小题5】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B.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颁布鼓励兴办实业的法令
【小题6】某人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用词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9.
林则徐、魏源倡导“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础是
A.程朱理学
B.经世致用
C.师夷长技
D.变法自强
10.
戊戌变法是一次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康有为提出“开制度局”,建立具有立法职能的新政领导机构的主张是在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定国是诏》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小题2】《戊戌政变记》中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D.统治者的决策开始受到民众的监督
【小题3】百日维新所推行的各项措施中,切中时弊,对顽固势力震动最大的是
A.设立议院、召开国会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C.裁撤驿站、设立邮局
D.裁汰冗员、废除特权
【小题4】梁启超曾引用过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真实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