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60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6月3日,雅各宾派颁布了第一个土地法令,宣布没收逃亡贵族、王室和教会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购买者可以分期付款,十年还清,以后又延长到二十年还清;6月10日,又颁布了《分配公有土地法令》,规定二百年以内被地主、贵族侵占了的农村公有土地以及牧场和森林,一律归还农民,允许农民按村社实际人口平均进行分配。7月17日颁布了第三个土地法令,宣布彻底、全部、无偿地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烧毁一切封建地契和文据,私藏者判处五年苦役。9月29日,国民公会颁布了全面限价法令,在全国规定主要粮食、日用工业品和原料等三十九种商品的最高限价。法令以1790年各地物价的平均数为基础再加上30%为最高价格,违者轻则罚款二倍,重则处以死刑。
材料二:到了1794年春,雅各宾派开始日益分裂,以丹东为首的“宽容派”主张结束恐怖,成立“宽赦”委员会把司法和人道结合起来,珍惜人类的鲜血。以埃贝尔、肖美特为代表的埃贝尔派主张继续加强恐怖政策,更严格地执行最高限价法令,狠狠打击投机商,镇压一切投机倒把、贪污盗窃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求平均分配财富,建立世界共和国。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概括雅各宾派颁布的土地法令与限价法令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宽容派”和埃贝尔派的主张明显出现分歧。据所学知识,指出哪派观点更符合当时法国的实际?请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而本务率皆贱买贵卖,重入轻出;广收赢余。……凡牙侩市井之人,有敢于与市易争买卖者……小则笞责,大则编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法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

——周筱赟、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市易法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市易法实施产生的问题并简析其根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纪之交的清政府内忧外患。1901年,清政府以光绪名义颁布新政上谕:“着军机大臣、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更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举所见。”1901年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1903年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1905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度,鼓励留洋。1906年改兵部为陆军部,编练新军,开办西式军事学校。之后试图改革政治制度,先后颁布预备仿行宪政诏书、设资政院、颁布《宪法大纲》。由于新政多有名无实以及统治集团的分歧,新政没有达到预期的维护统治目的,反而加速其灭亡。但不可否认,新政对二十世纪初政局产生了深选影响。

——摘编自陈向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1年起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并简析新政的影响。

2.单选题(共23题)

4.
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
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5.
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定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
A.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
B.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
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
6.
梭伦改革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平民在城邦事务中取得了一定的参与权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7.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普遍推行县制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
9.
《魏书》载:“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材料反映了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是 
A.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B.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C.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限制北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10.
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
B.实现民族同化
C.完成鲜卑封建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
11.
商鞅变法采取了奖励耕织的措施,主要目的是
①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②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增强国家的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办学
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
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D.行宪法,大开国会
13.
梭伦改革措施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垄断的是( )
A.公民大会的设立B.四百人会议的创立
C.公民陪审法庭的建立D.陪审员实行抽签制度
14.
俄国1861年改革遗留下的最大问题是
A.农民的人身自由没有法律保护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强大
C.侵略扩张的本性和封建制的延续
D.大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存在
15.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A.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农奴制未废除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
16.
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他这样做是为了
A.尊崇儒家思想
B.选拔实用人才
C.笼络广大士人
D.打击地主官僚
17.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②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毫无史料价值 ③话本还需结合其他史料印证 ④话本反映出部分百姓对募役法比较反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
面对工业革命的冲击,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
20.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21.
下列有关各国解决统一国内市场途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俄国是通过废除农奴制度B.美国是通过南北战争
C.日本是通过推翻幕府统治D.德意志是通过王朝统治
22.
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    )
A.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
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
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
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
23.
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24.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①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5.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26.
中下级武士以“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为口号反对现存秩序,从根本上是因为
A.树立天皇的权威
B.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
C.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
D.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退让

3.选择题(共2题)

27.

【和平不容破坏】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2月13日,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其行径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材料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8.

【和平不容破坏】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2月13日,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其行径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材料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