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4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2.
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1)图一历史人物的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并指出该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3)为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图二、图三两位伟人形成了怎样的理论?分别领导中国走过怎样的发展道路。

2.单选题(共27题)

3.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何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免役法、将兵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4.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5.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6.
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
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①均田制②迁都洛阳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为纪念俄罗斯农奴制改革157周年,2018年2月1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精制金币。金币的下方图案除了“1861”字样外,还有一条断裂的锁链。“断裂的锁链”象征着
A.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1861年改革并不完美
C.农民对改革并不满意
D.广大农奴从此获得解放
9.
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
B.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C.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
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
10.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实质表明
A.中国下层民众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11.
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后,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但是,这些变法法令并没有涉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方面的内容。这表明对此次改革
A.康、梁与光绪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不同
B.光绪帝主要是为了应付国内改革舆论
C.慈禧太后一开始就进行了直接的控制
D.维新派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12.
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
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13.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14.
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
D.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15.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C.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16.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因为()
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17.
英国革命中出现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拿破仑称帝。这主要()
A.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
C.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18.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19.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说:“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这一演说词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20.
儒家的“内圣外王”与柏拉图的“哲学家王”两者都
A.试图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的有序
B.主张有智慧的人治理国家
C.强调君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D.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21.
“你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孙中山这段话中这个伟大人物是
A.甘地B.华盛顿C.列宁D.***
22.
下图为油画《拿破仑加冕》,它描绘了拿破仑不是等待教皇为他戴上皇冠,而是从教皇手中接过皇冠自己戴上的场景。这一细节反映了拿破仑认为
A.教权完全凌驾于皇权之上
B.皇权完全凌驾于教权之上
C.皇权需要教权但不臣服于教权
D.皇权和教权完全平等
23.
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走上独裁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与英国作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
下图是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
③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
④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25.
下列各项联系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经典力学领域研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大庆油田的发现
C.勤奋探索和科学的方法—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
D.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原子弹的研制
26.
孔子一生追求礼乐,开创儒家思想,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列事迹不属于孔子的是
A.曾官至司寇
B.晚年删修《春秋》写作《论语》
C.提出“仁”“礼”“中庸”等思想
D.教学上提倡因材施教
27.
下列关于***思想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④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
某高二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评价华盛顿时,写道:“华盛顿为美国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史料中,能够为他们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有
①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
②回复部下的信件,坚决表示拒绝王位
③1796年华盛顿发表的《告别演说》
④1799年国会发表的哀悼词中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9.
根据已有的材料,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假设,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证实这些“推测和假设”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科学论证
B.新的考古发现
C.文献记载
D.民间传说

3.选择题(共1题)

3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