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4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3.
古代雅典规定:对那些提出和参与通过一项后来被证明为不合适的、或者与现存法律相抵触的法律的人,将予以惩罚。此举
A.禁止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B.实际剥夺了公民的立法权
C.旨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D.表现了雅典民主的狭隘性
4.
罗马法内容丰富,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完善。其在3—4世纪形成的法律文件为
A.《十二铜表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民法大全》
5.
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对“共和”的认同远甚于“民主”,因为“民主”常常等同于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也相信国家管理中抑制政府暴政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他们当时选择了
A.联邦制
B.政党制
C.代议制
D.普选制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人民政府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反映了新中国
A.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
B.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C.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D.确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7.
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中提到:“春秋时期,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则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说明春秋时期
A.西周以来的土地国有制全面崩溃B.出现了土地私有和卿大夫专权
C.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D.土地由周王控制变为诸侯控制
8.
英国在殖民扩张中先是在1652年至1674年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又从1689年开始几乎用了一个世纪,进行了四次英法战争,直到1763年打败法国。英国取得两大系列战争胜利的共同因素是
A.英国海军力量更为强大B.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先进
C.英国商船运输世界最强D.英国最早展开工业革命
9.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1860年更具标界意义是指
A.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这之后中国现代化开始起步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
10.
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官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11.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