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控江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期中测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4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5

1.单选题(共16题)

1.
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排除的阻碍不包括
A.丹麦
B.英国
C.法国
D.奥地利
2.
下列革命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范畴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
下列各项不具有“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理基础意义的是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一国两制
D.中日联合声明
4.
“铁幕演说”是苏美冷战的信号而非开始,主要原因是
A.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提出
B.美国现任总统杜鲁门提出
C.攻击苏联为“铁幕”
D.提出遏制苏联理论
5.
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承担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
A.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
B.实施社会保障措施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通过《社会保险法》
6.
漫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区域经济一体化
B.全球经济一体化
C.区域一体化与主权让渡的利益冲突
D.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
7.
“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牛转翻车”、“机户”,上述语句意在说明
A.原始农耕的产生
B.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
C.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
D.康乾盛世的繁荣
8.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判断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工匠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独立生产
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
C.工厂主控制工匠进行分工协作生产
D.手工工场为私人所有
9.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从近代化视角看,“整体”的含义主要指
A.地域联系的整体性
B.商品市场的整体性
C.文明交流的整体性
D.物产传播的整体性
10.
十月革命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的事件是
A.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11.
中国古代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手段推行民族交融的典型事件是
A.孝文帝改革
B.唐番和亲
C.澶渊定盟
D.设立榷场
12.
20世纪30年代,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体系构建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英国坚持大陆均势政策
B.《慕尼黑协定》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德国毁约扩军
13.
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美国是最大的赢家,不能体现该结论的史实是
A.拆散英日同盟
B.限制海军军备
C.打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局面
D.取得与英国相同的主力舰总吨位比
14.
下列语义或语境不能证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短命的是
A.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关系
B.建立在强权政治基础之上
C.建立在列强当时实力对比基础之上
D.构建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15.
《法国民法典》的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
A.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
B.限制君主权力,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D.树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16.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起源动态发展的历史特征,最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南稻北粟,原始农耕
B.三皇五帝,神话传说
C.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D.夏商文化,中原创始

2.填空题(共1题)

17.
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