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29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材料一中,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如何?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  1923年1月,孙中山说:“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孙中山后来的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增加了哪些新内容?这些认识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共28题)

2.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3.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他”指的是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
C.莎士比亚D.康德
4.
史家徐中约说:“使一个国家变的强大与富有,是思想而不是军事强权。为了使人们直接了解西方思想,他翻译了许多重要作品,其中包括:赫胥黎的《天演论》、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即《论自由》)》、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等,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了进化论、自由贸易和政府分权等理论。”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人物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梁启超
D.严复
5.
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D.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6.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论述:“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材料中“防止滥用权力”的原则是
A.人民主权
B.社会契约
C.自由平等
D.分权与制衡
7.
西方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孟德斯鸠提出的?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即令没有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8.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指
A.智者运动时代
B.文艺复兴时期
C.欧洲的中世纪
D.启蒙运动时期
9.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D.空想社会主义
10.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11.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C.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1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A.王羲之
B.李斯
C.怀素
D.柳公权
13.
“北宋至明清时期除了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也在慢慢孕育发展。”下列属于材料中“新文化”范畴的是
A.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B.郑板桥的《兰竹图》
C.关汉卿的《窦娥冤》
D.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14.
如下图为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出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风情画
15.
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以佛为主)。”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儒林外史》
16.
史载,唐以前,士人以藏书为贵,藏书少,士人精于雠对,诵读精详。到宋朝,士人易于得书,不再重视藏书,诵读也懈怠了。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两宋商品经济繁荣,生活优越
B.印刷行业不断进步,书籍增多
C.社会娱乐生活增多,士人堕落
D.政府轻视文化教育,学风淡薄
17.
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高维果壳状的泡泡演化而来的,果壳上的皱纹(即量子扰动)在演化中产生了今天宇宙的所有结构。这一说法
A.奠定了经典力学创立的基础
B.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C.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8.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9.
英国学者皮尔森认为:“(他)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获得了成功。”“他”的主要贡献是(  )
A.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C.创立了相对论D.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20.
“他的发现,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从此,打开了电能宝库的大门。”这里的“他”是指
A.法拉第
B.西门子
C.马可尼
D.爱迪生
2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22.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3.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广泛传播
②李大钊、陈独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③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
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25.
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
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
D.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26.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①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
②都有抵御外来侵略的意图
③都主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④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27.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犯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29.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