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42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8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经济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 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结合所学分析发展原因。

材料三


(2)依据上图,从布局、功能的角度比较唐宋都城的异同,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单选题(共13题)

2.
关于中国早期农业文明的起源,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的论断是“满天星斗”。以下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
B.在我国境内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我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高达120吨的稻谷遗存
3.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4.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A.西周时期
B.北魏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5.
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
年代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C.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
D.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6.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8.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9.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10.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11.
2010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2.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3.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减轻了人民的负担D.引发党争直接导致北宋衰亡
14.
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族大地主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
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步伐

3.选择题(共1题)

15.

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