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他日必定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人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做工,能给百人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籍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1)据材料,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述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他日必定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人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做工,能给百人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籍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1)据材料,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述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2.
理财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临川先生文集》
(1)依据材料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
(2)上述理财思想在今天有何借鉴?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尝以谓方今之所以穷空,不独费出之无节,又失所以生财之道故也。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因天地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临川先生文集》
(1)依据材料归纳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指出在变法中是如何实践的。
(2)上述理财思想在今天有何借鉴?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1915-1916年的欧洲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战争已不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
一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材料所提到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当时欧洲人民对战争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战争的性质。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1915-1916年的欧洲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战争已不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
一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请回答:
(1)材料所提到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当时欧洲人民对战争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战争的性质。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 英国 | 沙俄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美国 |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 14 | 2.6 | 6 | 16 | 1 | 38 |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 3350 | 1740 | 1060 | 290 | 30 | 30 |
殖民地人口 | 39350 | 3320 | 5550 | 1230 | 1920 | 970 |
材料二“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毕洛夫
材料三1902——1914年德、俄、法、英军费开支增加情况统计表
国家 | 德国 | 俄国 | 法国 | 英国 |
军费开支增长率 | 270% | 110% | 80% | 19%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在当时处于怎样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德国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对英德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为实现上述要求采取了什么措施?
2.单选题- (共23题)
5.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因为甲午战争后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剧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技术,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C.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6.
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维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 )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
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 |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
7.
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用于经商,而是购买了大量的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 |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 |
D.社会动荡,无法经营 |
9.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
10.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 B.西南大名的强大 |
C.民族危机的加剧 | D.倒幕运动的胜利 |
11.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并未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
B.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
C.倒幕运动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
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深厚的封建色彩 |
12.
商鞅变法是一次极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商鞅变法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
B.实行县制 |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
13.
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己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
B.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
C.带动文明开化 |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
14.
改革总是在各种力量的对抗下艰难前行。下面不是孝文帝改革有利的一项是
A.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稳定 |
B.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
C.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
D.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过程 |
15.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之前曾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句话表明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 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 |
C.沙皇认识到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 D.亚历山大倾向于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 |
16.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 | B.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 |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 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
18.
列宁说:“俄国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 B.农民赎买土地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
21.
19世纪70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是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
C.加强军事实力 |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22.
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措施的
A.奖励创新发明 | B.鼓励私人办学. |
C.废除八股 | D.设立京师大学堂 |
23.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
24.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 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 D.日本代表不善外交辞令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