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二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1)材料一中率兵收复台湾的著名人物是谁?当时处在中国那个王朝统治时期?
(2)材料二中,郑氏议和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材料一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材料二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1)材料一中率兵收复台湾的著名人物是谁?当时处在中国那个王朝统治时期?
(2)材料二中,郑氏议和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方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具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以至中国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材料三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泰西方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具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以至中国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材料三康有为等改良派……于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9月,在康、梁的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出面组织强学会……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慈禧太后亦严责光绪帝下诏查封强学会和《中外纪闻》,将文廷式驱逐回籍。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2)据材料二,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陆海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浦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的一封信
材料四苟有国就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治政府采取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征兵告谕有何影响?
(5)从明治维新成功的改革中,你能总结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2)据材料二,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陆海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浦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的一封信
材料四苟有国就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治政府采取军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征兵告谕有何影响?
(5)从明治维新成功的改革中,你能总结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2.单选题- (共15题)
5.
柏拉图的理想国理念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A.在阶级社会中,理想具有阶级性 |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
D.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
10.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
A.中下级武士破产 | B.西南大名的强大 |
C.民族危机的加剧 | D.倒幕运动的胜利 |
11.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
12.
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导致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奴制度的废除 | B.借鉴西欧的技术和经验 |
C.沙皇专制终结 |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改革 |
13.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④ |
15.
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