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14题)
2.
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3.
《德国通史》一书的作者将19世纪最后三十年德国历史的主题命名为“工业化时代”。如果要给这个主题添加一个副标题的话,最合适的是
A. 民族统一的完成
B. 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
C. 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D. 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A. 民族统一的完成
B. 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
C. 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D. 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4.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时也备受西方瞩目。下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画面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是研究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 |
B.它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
C.它侧面揭示了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立场 |
D.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对战争形势的理解 |
6.
某校学生就“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展开探究,以下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作用 B.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D.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作用 B.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D.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8.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 和平崛起 B. 制度创新 C. 武力掠夺 D. 民主强国
A. 和平崛起 B. 制度创新 C. 武力掠夺 D. 民主强国
10.
“大大企业”、“垄断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这些概念反映了欧美哪一时期的特征?
A.15—16世纪 |
B.17—18世纪 |
C.19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中叶至今 |
11.
从地理看,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是客观存在着的,而西方学者却一直用“发现”一词来叙述他们在这些地区的早期活动。此叙事所持的观念是
A.唯物史观 |
B.英雄史观 |
C.欧洲中心论 |
D.历史进化论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