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总体评价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总体评价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5题)
4.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据《王安石变法简论》)。以下各项符合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态度的是
A.基本否定 |
B.基本肯定 |
C.一分为二 |
D.不清楚 |
5.
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题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
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 |
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 |
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