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变法和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
材料二:(范仲淹)国家专以辞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三:(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
材料二:(范仲淹)国家专以辞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三:(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日本的工业化是一个独特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材料一三菱财阀兴起于明治早期,是下级武士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以少量资本开始创业的。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在明治前期(1868—1885),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3.
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作出了各自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中国历史学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印度“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三件大事”邓小平分别提出了哪些政策或方案。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地位。
材料一:传统的中国历史学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则觉得题材之大,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取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落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三: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说,八十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三、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为什么黄仁宇认为对秦始皇的评价“不容易随意处置”,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印度“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三件大事”邓小平分别提出了哪些政策或方案。请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地位。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就悬挂着一张表现这一历史时刻的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在油画下面,有一张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只说了几句话:“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三个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宣誓效忠共和,孙中山实现诺言,平静地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在《石叟牌词》中评点当时历史人物,批评孙、黄兴此举是“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辞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乘,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材料一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关于孙中山辞职的影响,你侧重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
材料一: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就悬挂着一张表现这一历史时刻的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在油画下面,有一张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只说了几句话:“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三个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宣誓效忠共和,孙中山实现诺言,平静地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辛亥革命元老谭人凤在《石叟牌词》中评点当时历史人物,批评孙、黄兴此举是“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辞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乘,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材料一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关于孙中山辞职的影响,你侧重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
2.单选题- (共16题)
5.
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
6.
都说5000年历史看西安、500年历史看北京、100年历史看上海、50年历史看深圳。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政治重地,它所见证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有
①秦始皇陵的修建
②玄奘取经
③红军长征
④张学良杨虎城兵谏
①秦始皇陵的修建
②玄奘取经
③红军长征
④张学良杨虎城兵谏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7.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8.
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 “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
A.改革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技术 |
C.开办近代工厂 | D.推翻清朝统治 |
9.
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人)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600 | 7954 |
1879年 | 187 | 42000 | 51937 |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 D.生产关系的变革 |
10.
孝文帝说:“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表明孝文帝
A.据守黄河流域 |
B.执意改变风俗习惯 |
C.治理中原地区 |
D.决心迁都洛阳 |
11.
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戍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 |
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 |
12.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B.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
C.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
13.
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1868~1875年日本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一览表
年份 | 1868年 | 1871年 | 1873年 | 1875年 |
地税 | 6.1% | 51.2% | 70% | 80% |
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 |
B.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 |
C.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 |
D.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 |
14.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选项 | 变法措施 | 评价 |
A | 梭伦改革:解负令 | 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 |
B |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 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 |
C | 孝文帝改革:租调制 | 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 |
D |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 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 |
A.A | B.B | C.C | D.D |
15.
有学者评价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
B.运用了“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 |
C.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 |
D.第一个充分运用实验的研究方法 |
16.
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的胸怀,革命家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
D.印度出现盐荒 |
17.
《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以上信息不能说明
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 |
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 |
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 |
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 |
18.
“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 |
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
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 |
D.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