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09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与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1)二战后,美国以世界霸主自居。为什么此时美国能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
(2)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其基本倾向在于收缩美国的海外势力,收缩的重点是亚洲。那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收缩力量的体现。
材料二《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怎样变化?
(4)“‘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材料一

材料二***主席出席俄罗斯卫国胜利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1)据材料一写出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并写出它形成的标志
(2)据材料二,请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点意义的战役名称。
(3)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二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盟友关系破裂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的标志是什么?美苏长达三十多年的对抗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据材料三,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中东危机、美国进攻伊拉克、多国轰炸利比亚……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2个)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之音”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称:“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卫星国内部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报》1982年5、6月合刊
材料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对美苏关系“实质”深刻的、概念上的重新评估。……在这种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苏联能够单方面地迅速结束冷战这个似乎已经固化的冲突。
——亚历山大·温特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美国的意图和主要手段。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的?
(3)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单选题(共18题)

4.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D.1964年越南战争
5.
2009年5月31日,来自北约及其伙伴国家的士兵结束了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郊外一处军事基地的演习训练。由于地点是在10个月前和俄国发生武装冲突的格鲁吉亚,因此令俄大为不满。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A.美俄争霸的表现之一B.美俄之间的军备竞赛
C.体现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冷战虽已结束,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6.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的最大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7.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
①“冷战”局面和两极格局结束
②当前世界局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宁和稳定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8.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9.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再度实现统一,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①民主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②联邦德国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③苏联解体
④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
东欧剧变前,导致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出现反对派
B.政党放弃社会主义原则
C.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
D.西方国家以贷款等各种手段利诱、压迫
11.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同的外因是
A.苏联模式僵化
B.东欧和苏联体制的弊端
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12.
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和平演变”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手段。为实现“和平演变”,美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
②发动对第三世界的战争
③资助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组织
④资助“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说明
①多极化格局是一种新的冷战形式
②冷战的形式结束,但其战斗并未结束
③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
④苏东剧变后,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正在抬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撰写了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在对外政策上,其“新思维”主张
①人类生存高于一切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利益
③不同社会制度难于共存
④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
有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的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时
1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失败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适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引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历史原因主要是
A.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C.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D.美苏争霸的影响
18.
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1989年波兰大选,团结工会上台,完成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
②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停止存在
③1991年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完成统一
④八一九事件后苏联的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士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要求采取行动,应付气候变化,和纠正围绕它的严重不公正情况。”他所说的“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是指
A.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B.法德和解
C.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D.德国重新统一
21.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党和政府正确分析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时代的特点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教益
D.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