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406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共11题)

2.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中两晋时期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3.
有学者统计,汉武帝时,在全国27个郡国设立了36处盐官,置铁官令和铁官丞具体负责。这反映了西汉
A.政府加强干预操控经济
B.盐铁行业发展迅速
C.民间私营工商业的滞后
D.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4.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5.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6.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7.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墨子
8.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9.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A.甲骨文B.造纸术
C.圆周率D.印刷术
10.
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反映了
A.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B.南朝时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C.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D.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12.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