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共23分)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材料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回答:
(1)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3分)《十二铜表法》明显地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但为什么仍然被视为平民的胜利?(2分)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两者对后世西方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3分)
(3)除上述两部宪法外,在世界近代史上,还出现过哪些重要的宪法文献或民主政治文献?(至少举三个国家的文献。3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说出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哪些制度构成?(3分)
(5)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制建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5分)
材料一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材料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请回答:
(1)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3分)《十二铜表法》明显地维护贵族的既得利益,但为什么仍然被视为平民的胜利?(2分)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两者对后世西方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3分)
(3)除上述两部宪法外,在世界近代史上,还出现过哪些重要的宪法文献或民主政治文献?(至少举三个国家的文献。3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说出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哪些制度构成?(3分)
(5)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制建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5分)
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共同团结奋斗。”
——孙中山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电
材料四 “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持。”
——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革命”是什么活动?孙中山的让步收到了成效吗?为什么?(3分)
(2)材料二中说中华民国有“被淹死的危险”,试举一例说明。(1分)
(3)材料三中的“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指的是什么?“中俄两党团结奋斗”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4)从材料一到四,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一 “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十分钦佩,并愿中俄两党共同团结奋斗。”
——孙中山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电
材料四 “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持。”
——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革命”是什么活动?孙中山的让步收到了成效吗?为什么?(3分)
(2)材料二中说中华民国有“被淹死的危险”,试举一例说明。(1分)
(3)材料三中的“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指的是什么?“中俄两党团结奋斗”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4)从材料一到四,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选择题- (共8题)
3.单选题- (共18题)
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都
①以建立民主制度为斗争目标 ②颁布宪法以保证经济发展
③经历了军事独裁统治阶段 ④力图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①以建立民主制度为斗争目标 ②颁布宪法以保证经济发展
③经历了军事独裁统治阶段 ④力图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2.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3.
关于下列两幅图片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图(1)和图(2)都反映了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 |
B.图(1)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C.图(2)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
D.图(1)、图(2)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矛盾的 |
14.
74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15.
“***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
B.发动国民大革命 |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
17.
2017年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68周年。它之所以会诞生于168年前,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A.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B.工业革命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
D.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亲密合作 |
18.
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B.前者直接领导了后者 |
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后者 |
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 |
19.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
20.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
21.
“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 |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23.
1882年3月,日本政府为了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出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法考察团”去欧美考察,最终他们决定以哪国宪法为蓝本制定日本宪法?
A.英国 | B.德国 | C.法国 | D.美国 |
24.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效果是
①抑制了土地兼并
②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得到一定保证
③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④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①抑制了土地兼并
②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得到一定保证
③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④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5.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造成了政局动荡 | 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 |
C.传播了启蒙思想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26.
拿破仑登基之后,几年之内就建立了一个法兰西大帝国,盛极一时,但最终被欧洲反法联军所推翻,建立了复辟的波旁王朝,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
B.封建势力的强大 |
C.资产阶级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力量弱小 |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引起了欧洲的民族反抗 |
27.
“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这一主张强调历史研究应(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8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