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Ⅱ》整理
材料三美国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它的改革是纠正因过度放任所造成的弊病。中国的改革是从原来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走向市场经济。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总统采取何种手段来应对这次“危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美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不同。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
——西塞罗
材料三: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有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关系。
(3)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这一学说,举例说明这一学说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敌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既然志在“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而新文化派在文化和政治之间频繁穿梭时也从未感到有一道界线。对他们来说,文化与政治是一体的。陈独秀1917年写道:“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道德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他显然将新文化运动看作他所理解的“共和政治”工程的文化方面。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绝非一个纯粹的政治运动,它也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只是它的文化诉求对立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诉求。
——摘自《中华读书报》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结合 | 理论成果 | 实践成果 |
第一次 | 民主革命纲领 |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第二次 | | |
第三次 | | |
2.单选题- (共14题)
A. 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 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
B.《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 |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
D.《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 |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A.《诗经》 | B.楚辞 | C.汉赋 | D.唐诗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 |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
D.***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
A.提倡维新变法 |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
C.宣传科学救国 |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3.选择题- (共9题)
谢:A.表示感激 B.道歉或认错 C.辞去 D.凋落
①花谢了{#blank#}1{#/blank#}
②上门谢罪{#blank#}2{#/blank#}
③谢绝参加{#blank#}3{#/blank#}
掠:A.夺取 B.轻轻擦过
④声响在麦叶上掠过{#blank#}4{#/blank#}
⑤掠夺财宝{#blank#}5{#/blank#}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因而被他的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额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七年、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娃娃博士”谱写核弹新篇章
蜚声中外的邓稼先是我国功高盖世的核弹元勋。他二十多岁就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因而被他的老师爱称为“娃娃博士”。
从“娃娃博士”到“核弹元勋”,邓稼先走过的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智慧的火花,更展示出惊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1959年6月,邓稼先被委任为我国第一额核弹研制工程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理论设计是研制核弹的第一大关。邓稼先一无现成的资料,二无先进的设备,三无点滴经验。他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献身科学的赤子之心,带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用古老的算盘、简陋的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日夜三班轮换,千万次地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计算的工作量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计算、验算、校对、修正……一次、两次……花了近三百个日日夜夜,直到与其他科学家从另一个角度对数核查无误,研制核弹的第一个难关才被攻克。
邓稼先不仅在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亲自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他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接着又投入了对氢弹的研究,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同美国用七年、苏联用四年、法国用八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2016年10月1日起,“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推行。从唯物史观看,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 )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是基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