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亚圣”孟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摘编自林晓平《论孟子对历史治乱盛衰的总结》
(1)根据材料,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汉唐之际,在儒学圣贤中,孟子地位低于孔子的弟子颜回等人。宋神宗年间,《孟子》成为科举及教育的重要内容,孟子被加封为“邹国公”;徽宗时《孟子》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作《四书集注》,影响巨大。元代,《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中“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深为反感,令人删改《孟子》。明世宗时直接尊孟子为“亚圣”。清康熙帝时将孟庙扩建,规模仅次于孔庙。
——摘编自刘景文、陈美容《孟子历史地位的演进》等
(2)结合材料,简析孟子地位是如何变化的。
材料一 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摘编自林晓平《论孟子对历史治乱盛衰的总结》
(1)根据材料,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汉唐之际,在儒学圣贤中,孟子地位低于孔子的弟子颜回等人。宋神宗年间,《孟子》成为科举及教育的重要内容,孟子被加封为“邹国公”;徽宗时《孟子》成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作《四书集注》,影响巨大。元代,《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中“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深为反感,令人删改《孟子》。明世宗时直接尊孟子为“亚圣”。清康熙帝时将孟庙扩建,规模仅次于孔庙。
——摘编自刘景文、陈美容《孟子历史地位的演进》等
(2)结合材料,简析孟子地位是如何变化的。
2.
欧洲妇女的社会地位变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将女性严密地禁锢在狭小的私人空间内,她们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另外,中世纪文化传统中弥漫的厌女症思想是对女性的全面贬低和诋毁,意在摧毁女性健全的人格,将她们永远束缚在奴隶和贱民的位置上。
——摘编自杜力《欧洲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
(1)阅读材料,概括中世纪时期欧洲妇女社会地位的特点。
材料二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将女性严密地禁锢在狭小的私人空间内,她们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另外,中世纪文化传统中弥漫的厌女症思想是对女性的全面贬低和诋毁,意在摧毁女性健全的人格,将她们永远束缚在奴隶和贱民的位置上。
——摘编自杜力《欧洲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
(1)阅读材料,概括中世纪时期欧洲妇女社会地位的特点。
材料二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2.单选题- (共29题)
3.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由贵族及平民各五人组成的十人法典编纂委员会,赴希腊学习梭伦立法,于公元前451年前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材料表明
A.罗马平民掌握了独立的司法权 |
B.法律维护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稳定 |
C.罗马共和国水平高于希腊文化 |
D.两国均通过立法保护平民的利益 |
5.
下图是(美)阿莫斯•杜利特的漫画《窥视1787》,漫画里陷在泥沼中的四轮货车象征着康涅狄格州,四轮货车的左右两边人物各执己见。该漫画反映了


A.《邦联条例》遭到人们的反对 |
B.三权分立原则受到质疑 |
C.宪法通过前存在分歧和冲突 |
D.两党控制美国政治生活 |
6.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说明《马关条约》
A.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 |
B.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企图 |
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
D.实现了中、朝、日地位平等 |
7.
《民国采访战》记载“许多后来名满全球的中国人,这时都聚集在广东,为改变中国人的无知蒙昧而奋斗。他们狂热地工作,组织规模巨大的北伐军事行动,准备征服全中国。”与上述记载相关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
B.五四运动 |
C.国民革命 |
D.解放战争 |
8.
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规定:各级政府拥有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当上级机关做出决定则要坚决服从。1954年宪法重申这一原则。该原则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
C.全民普选,民主集中 |
D.民族平等,祖国统一 |
9.
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上”“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
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
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
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
10.
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
A.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
B.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 |
D.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 |
12.
新华社2018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
A.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 |
B.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 |
C.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 |
D.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 |
14.
下列选项能够反映英国人口增减及其原因的是

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英格兰的死亡率和出生率
A.工业革命推动着英国人口的出生率持续上涨 |
B.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促进英国人口高出生率 |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带来英国人口低死亡率 |
D.英国人口增长与工业革命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
15.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量: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东33家,湖北19家,甘肃、广西各1家。材料表明
①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
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
④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①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
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
④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16.
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联名奏折中提出:“非育才不能图治,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不足。”这表明他们主张
A.兴办学堂,实行义务教育 |
B.改革科举,派送学生出国 |
C.设外务部,编练新式军队 |
D.裁撤官吏,引进西式人才 |
18.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在雅典最辉煌的半个世纪里,它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是一种精神:苏格拉底精神。”下列能反映苏格拉底精神的是
A.世界是由“原子”构成 |
B.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
C.“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
D.“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
19.
有学者认为: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壮大,关于信仰的公共论战也随之结束,巫术与占星学消亡不见,人们不再轻信天堂与地狱实际存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基督教不再是公共文化的中心
②启蒙思想家倡导社会契约的思想
③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④启蒙运动后的欧洲宗教不复存在
①基督教不再是公共文化的中心
②启蒙思想家倡导社会契约的思想
③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④启蒙运动后的欧洲宗教不复存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
诗人海涅说:“路德的语言在不到几年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这表明
A.“因信称义”瓦解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
B.马丁•路德改革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C.用德语翻译《圣经》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 |
D.宗教信仰统的一是语言统一的前提 |
21.
15世纪的佛罗伦萨有许多学校,包括一所大学,其识字人口比例是欧洲其它国家难以匹敌的,10万人里有至少8000名儿童进入教会学校、市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对其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学校教育发展利于古典文化的复兴 |
B.人文主义思想在学校盛行 |
C.市民摆脱了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影响 |
D.基督教抑制西欧教育发展 |
23.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其“解放”的主张意在
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
B.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C.积极提倡文学革命 |
D.实现思想与文化的革新 |
24.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部分代表认为***的路线是错误的,号召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战争。但是,***在大会上获得完全胜利,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说明
A.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认可 |
C.党内的错误被完全纠正 |
D.五次反围剿军事策略完全正确 |
25.
***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把分散的力量逐渐统一起来,为着实现民族团结,建立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斗争。”这一论述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B.指出了未来国家建设的正确方向 |
C.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
D.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27.
竹枝词或民谣是历史研究的一种珍贵资料,从侧面反映了时代变迁。下列竹枝词或民谣描绘的相关信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高考升学恢复了,弟兄姊妹齐登名
②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
③万众争观入城式,红旗漫卷九门开
④小小手机掌中拿,隔山隔水能通话
①高考升学恢复了,弟兄姊妹齐登名
②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
③万众争观入城式,红旗漫卷九门开
④小小手机掌中拿,隔山隔水能通话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②③①④ |
D.③①②④ |
28.
1888年,明治政府请意大利铜板画家给明治天皇画肖像画,再将之拍成照片,名为“御真影”。1890年,“御真影”成为天皇真人的替身发放到民间,政府规定了在祝祭日和学校的仪式上要奉拜“御真影”。该行为
A.旨在向民众灌输天皇崇拜思想 |
B.表明日本已确立君主立宪制 |
C.阻止学校传播西方的思想文化 |
D.体现日本国民的权利和义务 |
30.
《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
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 |
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 |
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