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如图所示)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2.单选题- (共23题)
2.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
B.天赋人权说 |
C.人民主权说 |
D.社会契约论 |
3.
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 |
B.大同小异 |
C.水火不容 |
D.大异小同 |
4.
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
C.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
D.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
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把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
B.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
C.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
D.传播人文主义的手段相同 |
6.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
7.
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分别是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
B.人文主义、因行称义 |
C.民主政治、蒙昧主义 |
D.城邦文明、因信称义 |
8.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捍卫城邦法律尊严 | B.对理性的尊崇 |
C.不满国家权力滥用 | D.主张小国寡民 |
9.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因信称义” |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
D.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
10.
普罗塔戈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
B.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
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
11.
西方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
B.用“理性”的眼光打量社会 |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构想 |
D.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
12.
新华网发表评论说:“醉驾入刑”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下列观点与西方启蒙运动时的人文精神类似的是 ( )
A.自由与平等是一种自然权利,不应受侵犯 |
B.歌颂世俗蔑视天堂,发展人的个性 |
C.救赎只有通过信仰和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 |
D.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是真理的标准 |
13.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4.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
B.从制度到思想 |
C.从制度到文化 |
D.从器物到制度 |
16.
(题文)胡适曾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这表明他 ( )
A.彻底否定古代文学 | B.宣扬民主与科学精神 |
C.倡导进行文学改良 | D.主张文学上的民族主义 |
17.
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 |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
18.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 )
A.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北大任教 |
B.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
C.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北大的学术研究气氛不浓厚 |
D.办学者锐意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19.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 )
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 | 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
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 | 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 |
20.
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A.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 |
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21.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C.救亡图存 |
D.反抗外来侵略 |
22.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社会主义的发展 | D.资产阶级的灭亡 |
23.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A.因行称义 | B.等价交换 |
C.信仰得救 | D.教随国定 |
24.
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
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
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3.选择题- (共3题)
25.“徐福记沙琪玛”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下图是其标签中的一部分,其中小麦粉、鸡蛋、食用棕榈油依次富含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中的{#blank#}1{#/blank#}、{#blank#}2{#/blank#}、{#blank#}3{#/blank#}.
配料:小麦粉 葡萄糖浆 白砂糖 食用棕榈油 鸡蛋 全脂奶粉 食品添加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