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
大前提:克里木战争是俄国与英法争夺土耳其帝国“遗产”的斗争。小前提:俄国在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源于当时经济、军事落后。结论:腐朽的农奴制在与资本主义对抗中处于劣势。以上结论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选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安史之乱后,军費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在两税法推行进程中,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再存在了。
——摘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实行两税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朝的两税法改革。
材料唐朝建国以后,土地兼并便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选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安史之乱后,军費急需,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表明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在两税法推行进程中,贪得无厌的封建官吏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两税法”实际上已不再存在了。
——摘自《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实行两税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朝的两税法改革。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农民在改革中所取得的权利。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是否符合实际?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以为应如何正确评价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农民在改革中所取得的权利。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是否符合实际?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以为应如何正确评价俄国的农奴制改革?
2.单选题- (共20题)
5.
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 企业数 | 工人数(人) | 产值(千卢布) |
1860年 | 99 | 600 | 7954 |
1879年 | 187 | 42000 | 51937 |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 D.生产关系的变革 |
6.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8.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
D.欧洲列强的干涉 |
10.
下列推论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在封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的小前提: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结论:农奴制改革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
12.
亚历山大二世说: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这说明他
A.认识到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B.主要是维护农奴主利益 |
C.主张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
13.
俄国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这是因为
①农民在农业生产之余可以自由地从事家庭手工业
②个体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破产
③法律上的自由使农民比较容易迁移和流动
④政府允许臣民宗教信仰自由
①农民在农业生产之余可以自由地从事家庭手工业
②个体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容易破产
③法律上的自由使农民比较容易迁移和流动
④政府允许臣民宗教信仰自由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17.
1834年,法国元帅马尔蒙在他的一篇访问日记中描述说:“这个厂(亚历山大造船厂)建立不到六年,就造了十艘主力舰。每艘备有百门大炮,其中七艘已在海上游弋,另外三艘即将下水……埃及是一个没有木材、铁矿和铜矿的国家,是一个缺乏训练有素的工人和水手的国家。正是在这个国家里,建成了造船厂,并在短期内把海军扩展到如此惊人的地步。”马尔蒙这篇访问日记的写作背景是
A.阿里改革创办近代工厂以军事工业为重点 |
B.阿里改革初期亚历山大造船厂建立 |
C.亚历山大造船厂由外国人在埃及投资建立 |
D.埃及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军强国 |
18.
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用辛辣讽刺又不失幽默的笔触描写了那些庸俗卑鄙、愚昧贪婪、腐朽堕落的地主贵族,把俄罗斯的农奴制度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品通过描述乞乞科夫及沙皇俄国的贪官污吏,鞭挞和嘲讽了俄国的农奴制等黑暗的社会现实。《死魂灵》的写作背景是
A.“十二月党人”发动反对沙皇专制的起义 |
B.进步知识分子运用文学创作抨击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 |
C.“解放”法令颁布,但农奴获得解放时受到厚颜无耻的掠夺 |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不彻底,引起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 |
21.
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 |
C.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 |
D.封建农奴制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
23.
亚历山大二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坦言:“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废除要好得多,”他为“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所作的准备包括()
①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主的改革阻力
②成立农民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定改革法令
④于19世纪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
①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主的改革阻力
②成立农民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组织讨论改革草案并拟定改革法令
④于19世纪颁布法令让农民付赎金获得土地和自由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4.
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
C.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