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8分)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日期的日本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4分)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8分)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日期的日本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4分)
2.
根据漫画“王安石变法”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表格内容(6分)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2分)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4分)

(1)填写表格内容(6分)
类别 | 措施 | |
理财 | | |
整军 | | |
取士 | | |
措施 | 理由 | |
| | |
| | |
| | |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4分)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2分)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4分)
2.单选题- (共25题)
3.
中国新时期的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推行了一些列重大改革,按先后顺序排列是①产业结构调整②税费改革③家庭联产承包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③④① |
16.
对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理财”以农事为先 |
B.理财措施中增收节支同时并举,以增收为主 |
C.“理财”中尽量不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D.“理财”为变法之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24.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 |
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
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
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