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宝山、嘉定、青浦)四区2017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3777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数据中的现代化

材料一: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与资本数量(资本单位:千元)

年 代

合计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资本

设厂数

资本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72

20893

53

4697

22%

19

16196

78%

1895-1913

549

120297

463

90801

75%

86

29496

25%

 

  ——孙健《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第271页

材料二:“附股人(出资人)不论官职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

  ——《公司律》(1904年1月)

问题:
(1)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特点?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公司律》颁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立法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公司律》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论述题(共2题)

2.
国际格局的变化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试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3.
妇女的解放

下列大事年表简要反映了1791—1928年妇女解放的历程:

时 间

 事   件

1791年

法国女权主义者奥普兰发表《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

1792年

《女权辩》完成,被认为是英国女性运动的第一个宣言

1829年

在印度,妻子殉夫被禁止了

1848年

第一届女权会议召开

1857—1872年

《已婚女性财产法》允许英国女性在婚姻中拥有她们自己的财产

1866年

“美国平等权协会” 成立

1868年

在英国曼彻斯特,女性选举权运动第一次公开会议举行

1869年

在英国,女性纳税人能参与地方政府选举

1890年

在中国,开始废除裹脚

1913年

“国际妇女和平大会”在荷兰举行

1914—1918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承担了在家庭以外工作的责任

1918年

英国年满30岁的家庭主妇获得了选举权

1919年

康斯坦斯·德马尔凯维奇是英国第一位被选入议会的女性

1920年

《第19条宪法修正案》给予美国妇女选举权

1928年

英国年满21岁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选编自 [美] 霍华德•斯波德《世界史》,第577页

问题: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妇女解放的历程?

3.单选题(共24题)

4.
下列古代罗马政治制度变迁表格中,“丙时代”对应的是
A.古典时代
B.王政时代
C.共和时代
D.帝国时代
5.
17、18世纪,欧美地区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它们共同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向民主化法制化国家过渡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6.
1621年,国王詹姆士一世接见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时,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态度反映了
A.“议会至上”原则在英国已经确立
B.议会对国王权力形成一定的制约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尚未完全激化
D.政治传统对于英国历史影响较深
7.
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
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
D.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
8.
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新东西”主要指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
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
9.
《全球通史》认为:“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带来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德国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通过普法战争取得赔款
C.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10.
近代有助于“西方商品和资本开始向中国政治中心地区扩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11.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八国联军侵华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
12.
下图是中国艺人结合自身对于时局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来的木版画,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
C.护国运动D.二次革命
13.
蒋介石曾说过:“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其说话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D.二二六事变
14.
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其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5.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评价某次战役(如下意图)时说:“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16.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令清廷颜面扫地B.清政府开始被迫接受国际法观念和规则
C.不平等条约对于中国社会影响日甚D.列强侵略促成清政府政治事务公开透明
17.
下侧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的侵略罪行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抗战的同情
C.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
D.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初步形成
18.
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指
A.欧洲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D.欧洲殖民扩张
19.
下列名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民公社社员 ②雇农 ③合作社 ④责任田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20.
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城市人民群众游行庆祝的老照片,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公私合营”
C.“三面红旗”
D.改革开放
21.
下表是《19世纪英法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
约43200
89%
11%
 
A.中西城市化进程差异显著B.工业革命深刻影响城市化
C.英国引领世界城市化进程D.中法城市化水平大抵相当
22.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23.
“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幸福,引导人类达到前所未有的进步”。这句话最适合于评价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工业革命D.启蒙运动
24.
有人说,日本“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完成这一重大历史跨越的转折是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25.
3世纪到9世纪,长城两边民族融合的进程中,汉化程度最深的民族是
A.鲜卑
B.吐蕃
C.女真
D.党项
26.
以下最能体现美国在“公正和平”的幌子下,削弱竞争对手的条约是
A.《巴黎和约》B.《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九国公约》D.《四国条约》
27.
张伯伦(时任英国首相)在1938年9月的演说中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他演说中所谓的两次“光荣的和平”是指哪两个条约的签订
A.《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定》
C.《四国条约》、《慕尼黑协定》D.《慕尼黑协定》、《大西洋宪章》

4.选择题(共1题)

28.阅读理解

    Every kid wishes to be an adult. Do you remember playing house as a child — pretending(假装) to be a grown-up like your parents? Did you imagine you were a doctor, a soldier or a teacher? At that time, anything seemed more exciting than being young.

    But now as grown-ups, some adults find they cannot leave childhood behind. They become “kidults”. Being a kidult has become a lifestyle choice among young people across Asia.

    Some kidults collect toys they once played with. Hello Kitty, Garfield, and Snoopy have many adult fan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not unusual to see a 20-something woman with a big, Garfield-shaped cushion on her sofa or a Hello Kitty mobile phone accessory(配件、附件).

    Other kidults still enjoy children's stories and fairy tales. For example, the British publisher Bloomsbury even released an edition(发布一个版本) of the Harry Potter novels with an adult cover. That way, no one else on the subway will know that an adult is actually reading a children's book.

    “Kidults can be like vitamins to society. Adults who love their childhood most and hold on to pure, child-like emotion may be needed in such a rough and dry society,” said Lee So-jung, a professor at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He added that kidult culture may fill the generation gap between adults and kids. It could giv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books, movies, and cartoon shows to enjoy together.

    Tim Greenhalgh, an adviser in London explained that some kidults just refuse to grow up. They hold on to childhood because working life in a busy and stressful city frightens them. Kidults would like to forget their age and openly show their fear of society and adulthood.

    “So, they can escape from increasingly busy and stressful lives that are hard to deal with,” Greenhalgh sai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