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材料五: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六: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七: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3)据材料三、四、五、六,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材料七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八“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九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4)材料八、九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四: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材料五: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六: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七: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3)据材料三、四、五、六,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材料七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八“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九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4)材料八、九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访问”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3分)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三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6分)
材料一: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政策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访问”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3分)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三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6分)
2.单选题- (共22题)
3.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
4.
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 |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
5.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
6.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
C.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
D.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
7.
有人说,日本“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完成这一重大历史跨越的转折是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
8.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
9.
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
12.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
14.
百日维新宣布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裁汰冗员“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①改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
②加大了反对改革的势力
③促使慈禧太后扼杀改革
④维新派缺乏改革的策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15.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
16.
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
C.变更国体的主张 | D.大兴民权的意向 |
17.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唤醒”的主要表现是( )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 |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改良运动兴起 |
C.资产阶级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D.认识到日本先进,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
18.
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年份 | 1800年 | 1880年 | 1900年 | 1950年 |
人口 | 800 | 1050 | 1600 | 5425 |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 B.工业化速度加快 |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
20.
历史上许多改革家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
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③坚韧不拨的意志
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
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
③坚韧不拨的意志
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21.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
22.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
23.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
24.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3.选择题- (共6题)
26.由核电荷数不同的A和B组成的五组元素如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5 |
A的核电荷数 | 2 | 19 | 6 | 9 | 11 |
B的核电荷数 | 12 | 11 | 16 | 19 | 13 |
其中A、B元素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的组是{#blank#}1{#/blank#},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的组是{#blank#}2{#/blank#},A、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组是{#blank#}3{#/blank#},元素化学性质十分相似的组是{#blank#}4{#/blank#},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组是{#blank#}5{#/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