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37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1/2/10

1.材料分析题(共6题)

1.
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12分)
德国法学家耶林曾经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问题:
(1)请简要叙述罗马法体系是如何形成和完善的?(8分)
(2)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的什么精神?(2分)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
美国南北战争。
材料一:正因为北方拥有经济优势,所以南方不得不更加顽固地依赖其政治力量,……不得不强调州的自治权可以不听中央政府指挥……。北方处于能够统一全国的有利地位,南方则不然,南方摆出进攻好斗的姿态,但它真正的意图是放弃斗争,脱离联邦。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
——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相对于南方,美国北方拥有的“经济优势”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的真正意图是要“脱离联盟”?
(2)简述这场战争的过程。
(3)结合材料二,如何理解这场战争使美国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的?
3.
清末预备立宪。
材料一:1905年10月(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大臣,在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满族八名,其中皇族又占七人。于是舆论哗然,称之为“皇族内阁”。
问题:你如何看待清末预备立宪这一历史事件?
4.
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
中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实现的。……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并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成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胡族君主身体力行,经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试验本)第47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胡族君主”是如何“身体力行”,“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的? 
(2)“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何特点?其意义如何?
5.
西方的衰落。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力量……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
——斯塔夫里阿诺夫(美)《全球通史》
问题:
(1)导致“欧洲体系的崩溃”的“这场大战”是指什么战争?
(2)简要概述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裂变和重组的历程。
6.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以获取利益,并争夺中国市场。”
材料二:清朝江苏巡抚吴元炳在1874年上奏皇帝中说:“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材料三:《清史稿》中载:“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皆毁于日本……。自日本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材料四:环球时报南海专刊:“5月13日是有关沿海国家向联合国提交200海里以外大陆架资料的最后期限。如何面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中国南海岛礁的侵占,千年来海洋观念的单薄,都成了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崛起已离不开海洋,中国经营海洋更离不开南海。”

材料五:乔良在《中国的战略》一书中谈到:“我一直认为中国没有一整套成型的国家战略。“摸着石头过河”是个好策略,30年前提出来时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 30年时间我们摸着石头过了大半条河了,还没弄明白自己水淋淋地爬上对岸后究竟要做什么,直到今天才开始羞答答地谈大国崛起,但是成为怎样的大国,是弱大国还是强大国?……中国既然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你选择的路径也已经是制造业立国,那么你现在的发展就离不开从全球获得资源和能源。……我们从苏丹、从沙特,从伊拉克、从伊朗、从哈萨克斯坦,从俄罗斯拿气、拿油,从澳大利亚拿铁矿石,所有这些资源国家就都是我们的重要关系国。”
问题:
(1)马汉的论点是什么?美国的海军在何时何事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美国能称雄于世界获取制海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二和三的内容,谈谈1840年到1895年之间中国的海防不固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3)结合材料四和所了解的知识,谈谈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南海的中国领土被周边国家屡屡蚕食的原因有哪些?
(4)透过材料五,我们看到了什么观点呢?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体会。

2.单选题(共15题)

7.
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人的生活》写道:“几乎3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一代雅典人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材料中的“他”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屋大维
8.
《德国通史》一书的作者将19世纪最后三十年德国历史的主题命名为“工业化时代”。如果要给这个主题添加一个副标题的话,最合适的是
A. 民族统一的完成
B. 民族国家的现代发展
C. 夹缝中的德意志民族
D. 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9.
据英国《泰晤士报》载“今天的北京已经不是仅几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该文评价的是
A.戊戌变法的成果B.清末“新政”的成效
C.八国联军的“武功”D.湖北武昌起义的影响
10.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致辞:“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周恩来所说的“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应该是
A.美国实施冷战政策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C.中苏关系逐渐恶化D.美苏冲突日益加剧
11.
史料记载:“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这反映的是
A.市舶贸易
B.民间贸易
C.互市贸易
D.朝贡贸易
12.
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

(数据来源: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据上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B.光荣革命C.圈地运动D.海外殖民
13.
上海是“百年中国的缩影”。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下列史实排序
①中共一大召开    ②江南制造总局创办  ③淞沪会战 ④上海解放
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
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15.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材料中的“乾隆二十二年”采用的纪年方法是  
A.帝王纪年B.年号纪年C.干支纪年D.公元纪年
16.
胡适在《留学日记》中说:“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据此推断该日记应写于
A.维新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共合作时期
17.
有人说,日本“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完成这一重大历史跨越的转折是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的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
18.
“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时期()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19.
“王侯将相不必为贵胄”这一观念在秦末已深入人心,这一局面的出现首先得益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
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推举制D.科举制
20.
康熙皇帝曾在1683年的中秋节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该诗句记述的事件应是
A.击败沙俄侵略势力
B.粉碎准噶尔分裂势力
C.消灭郑氏割据势力
D.册封达赖和班禅喇嘛
21.
考古学者徐旭生曾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以下考古研究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学者罗林生通过“贝希斯顿铭文”破解了楔形文字
B.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找到了古代希腊遗址
C.中国近代学者通过甲骨卜辞证实了《史记》中商史可信
D.中国学者依据文献记载和天文学方法认定武王克商之年

3.选择题(共17题)

22.

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   )

23.隋唐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局面?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25.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下列内容,关联有错误的是(   )

27.下列内容,关联有错误的是(   )

28.“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这是我国著名的词人苏轼称赞唐朝时期我国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下列哪个选项是他的作品(   )

29.

阅读下列材料:

“在全国人居住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和石头……还发现了大量烧过的朴树籽……”

请回答:

30.我国西部有一处著名的景观:在一千多个洞穴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这里是(   ) 

31.我国西部有一处著名的景观:在一千多个洞穴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这里是(   ) 

32.我国西部有一处著名的景观:在一千多个洞穴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这里是(   ) 

33.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

34.《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35.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

36.春秋时期争霸中原地区的是(   )

37.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唐朝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38.齐桓公称霸的有利条件有(   )

① 齐国是东方大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③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大自己势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