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360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粤省奸商,勾通巡海兵弁,用扒龙快蟹等船运银出洋,运烟入口。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余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黄爵滋《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1838年)
材料二1933年底以来,美国采取“白银政策”,大肆提高银价、收购白银,以刺激生产和投资,对外倾销产品。中国出现白银大量外流,据海关统计,1934年所流出的白银共达25,99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走私白银,这在中国造成了银根奇紧、物价猛跌、钱庄银行倒闭等严重后果。旧中国的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且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这严重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之势不能不有所准备。一旦双方开战,较量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实力,也是经济上的实力。能否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调集全国的资金与物资,能否经受住长期的战争损耗是极为关键的。而法币改革则有利于从财政上提高政府的运作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在如此的背景下,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位法币;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归国有以充法币准备金;法币与英镑挂钩,实行外汇本位。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两次出现银荒的背景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应对白银外流的不同措施及后果。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在其抚台生涯中,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其《条陈台澎善后事宜折》中说,“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皆可及时举办,惟抚番须待三者办成之后方可议行。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以通南北之由邮;理屯、兴垦、开矿、取材,以兴自然之利”。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
刘铭传在台湾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1887年至1893年耗时6年,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1890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的争论。梁启超强调:“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孙中山则主张:“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翟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探讨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说明:可以就材料中某一观点进行探讨,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5题)

4.
某班研究小组在其研究报告中采用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推测,他们的研究课题可能是
A.经济体制改革成就辉煌
B.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
C.群众斗争助推中国飞跃
D.个人崇拜之风屡禁不绝
5.
据20世纪初我国海关统计: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
D.民国政府鼓励大量出口
6.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面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A.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C.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7.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 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A.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D.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8.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
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9.
卢梭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自然人”,这类人不受等级、职业的束缚,按其本性发展,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这一主张反映了卢梭的
A.“社会契约论”
B.“人生而自由说”
C.“人民主权说”
D.“废除私有说”
10.
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11.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残本),现存于甘肃武威市博物馆。推测该经是宋仁宗年间(1141~1195年)印本。“有的字体歪斜,还有的字,因字模放置不平,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有的行格歪斜,行距宽窄不一等。据此可知
A.雕版印刷已走向衰落
B.西夏印刷技术落后
C.宋代有了活字印刷品
D.印刷术已普遍应用
12.
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
B.
C.
D.
13.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在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后又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万国舆图》等图书。材料表明利玛窦
A.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B.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
C.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
D.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
14.
近代以来,科学家们发现,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还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这说明
A.经典力学局限显现
B.宏观力学亟待发展
C.微观世界不可知性
D.量子力学基本建立
1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戊戊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倡导变法,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通
B.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C.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D.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16.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17.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D.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18.
1986年,邓小平说:“设立许多公司,实际是官办机构,用公司的形式把放给下而的权又收了上来。机构多、人多,就找事情干,就抓住权不放,下边搞不活,企业没有积极性了。”材料旨在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C.集体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D.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