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332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2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贵族+演化”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专制集权+革命”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宪政民主”立国,特点是对平等和自由都给予了均等的重视。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法、美三国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托克维尔和杰斐逊观点的异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产生的相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差异。

2.单选题(共33题)

3.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4.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C.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5.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6.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D.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7.
古希腊爱奥尼柱式建筑给人一种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女人气质,又被称为女性柱,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如下图)。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
A.彰显了古典人文主义精神
B.反映了希腊女性地位提高
C.表明了希腊建筑艺术高超
D.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世俗性
8.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技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技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9.
《西游记》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无数斗争,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战胜自然、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以下西方文学作品中,与《西游记》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10.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政治
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
D.贵族政治
11.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C.导致外邦人威胁雅典民主政治
D.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12.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13.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的双方最有可能是
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B.薄伽丘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14.
雕塑家罗丹(1840一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5.
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B.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16.
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据此可知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
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
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态度
17.
黑格尔认为宗教改革的实质内容就是:人通过自己本身被规定,要去自由地存在。这表明宗教改革
A.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B.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发展
C.开启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结束了教会统治
18.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19.
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莎士比亚在①创作《哈姆雷特》
B.加尔文在②提出“先定论”
C.但丁在③发表《神曲》
D.卢梭在④宣传社会契约论
20.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对神权统治的批判
B.人性解放
C.思想自由
D.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21.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源于理性的省思而非外部世界或主观感觉。因此,哲学的使命不是从外部去探究事物的始基,而首先应当“关注自己的灵魂”;也不应像智者那样沉迷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只有运用理性和智慧,才能获得真理的关照。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
A.发现自我,追求自由
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C.拥有美德,获得知识
D.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22.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23.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B.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24.
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A.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B.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
D.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25.
西晋文学家傅咸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B.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
26.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27.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  )
A.山水画B.写意画
C.宗教画D.风俗画
28.
16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C.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29.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D.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
30.
“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科技成果是(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C.牛顿经典力学体系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31.
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32.
1984年,蒙戴尔与里根竞选总统失败后说:“今后谁要想在美国竞选总统,谁就必须注意他自己在电视上的形象,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影视对政治走向起决定性作用
B.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科技发展日益影响了政治生活
D.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33.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儿·法盖说:“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要从无数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以下与法盖解释相近的作品是
A.《日出·印象》
B.《百年孤独》
C.《战争与和平》
D.《格尔尼卡》
34.
“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下列作品与这段文字材料反映的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35.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