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2)从材料二中描述的内容判断这部宪法的名称?该宪法具有什么局限性?
(3)法国1875年宪法只以一票的优势通过,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新体制通过大幅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而且还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历史》
材料三 “1873年,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议会国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直至1875年1月,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摘自人民版《历一史》必修一
(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体”指的是?(2)从材料二中描述的内容判断这部宪法的名称?该宪法具有什么局限性?
(3)法国1875年宪法只以一票的优势通过,说明了什么问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后来所说: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步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并明确指出《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这条路线虽然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总说,建国后“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内容贯彻了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精神?文中的“这个制度”指的是?
(3)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何时召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改革进入到了新阶段?
材料一 正如***后来所说: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步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并明确指出《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这条路线虽然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总说,建国后“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
——摘自焦春荣、刘玉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摘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中***同志的报告标志着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内容贯彻了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精神?文中的“这个制度”指的是?
(3)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何时召开?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改革进入到了新阶段?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的思想有哪些进步之处?
材料一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孙中山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孙中山认为:民有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民是民国的天子……在“民治”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力: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国内的事情,要人民去管理;国内的幸福,也是人民来享受。——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共同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的思想有哪些进步之处?
2.单选题- (共28题)
4.
约翰・塞尔蒙评价道:“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A.罗马法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
B.罗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 |
C.罗马有众多的法学家 |
D.罗马法的内容较为丰富 |
5.
马克思对某国的政治进行如下的评价“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该国是指(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7.
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
B.国民革命运动 |
C.一二・九运动 |
D.五四运动 |
8.
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抗战胜利指日可待。”“抗战胜利指日可待”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
B.有国际力量的支持 |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D.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 |
9.
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都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
B.马克思主义诞生 |
C.德意志统一 |
D.英国议会改革 |
10.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是
A.1982年宪法 |
B.1954年宪法 |
C.1999年宪法修正案 |
D.《共同纲领》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材料描述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3.
《大棋局》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十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白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主要是在说明
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
B.世界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 |
C.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D.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
14.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将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为“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为此里根政府采纳了
A.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
B.“新边疆”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 |
C.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 |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
16.
《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人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材料反映的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政府机构繁多 |
B.国家干预经济 |
C.政府资金雄厚 |
D.社会经济繁荣 |
17.
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但从长远看,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
B.农、轻、重比例失调 |
C.推动着苏联民主政治的发展 |
D.思想文化出现活跃局面 |
19.
《海关十年报告》:“中国资本家组织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并聘了几个工程师和技师……该厂已自英国买来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及锅炉……”材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
A.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
B.得到外商资助发展迅速 |
C.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
D.深受封建势力的压制发展艰难 |
20.
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网上远程教育、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上银行结算等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一切有赖于
A.通信工具的进步 |
B.交通工具的进步 |
C.社会习俗的变化 |
D.互联网的应用 |
22.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从材料中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
B.列强的资本输出已完全取代了商品输出 |
C.世界各地产品已打人欧洲市场 |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23.
《意大利文学史》:“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他奋力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材料体现的思潮是
A.自由主义 |
B.人文主义 |
C.理性主义 |
D.形式主义 |
24.
“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就反映了这种特点。材料反映的是
A.宫廷画 |
B.文人画 |
C.风俗画 |
D.工笔画 |
25.
拉马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不断进化的思想,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以拉马克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说是
A.空想社会主义 |
B.相对论 |
C.量子论 |
D.进化论 |
26.
陈独秀说:“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B.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唤醒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
C.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
D.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
27.
以下图片听示书籍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下列选项与书籍反映的思想内容相对应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民主与科学 |
B.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与科学君主立宪制 |
C.民主与科学师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制 |
D.君主立宪制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与科学 |
28.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其中“政治革命”是指
A.实现民族主义 |
B.实现民生主义 |
C.实现民权主义 |
D.实现民族独立 |
29.
抗日战争时期,***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如果我们要了解这些论述,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D.《新民主主义论》 |
30.
“邓小平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邓小平的战略决策是
A.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B.1983年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
C.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
D.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