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2题)
1.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2.
1983年,“全国轻音乐座谈会”召开。“座谈会”仍然批判流行音乐是“极力模仿资本主义酒吧歌星的唱法和情调”“在台上乱扭臀部,丑态百出”“污染了社会风气”等,这反映了当时
A.“双百”方针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
B.文艺界“百花凋零” |
C.存在反社会主义制度运动 |
D.艺术领域还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 |
4.
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 B.贵族共和 | C.君主立宪 | D.君主专制 |
5.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内在的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王道和民主政治 |
B.仁政和道德教育 |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
D.实行人治和法治 |
6.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
B.拯救人类心灵 |
C.追求生命价值 |
D.“认识你自己” |
8.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 | B.国际地位的差异 |
C.文化环境的差异 | D.政治制度的差异 |
9.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
B.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
C.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D.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
11.
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这表明
A.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 | B.德国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 |
C.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 | D.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 |
12.
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官办译书局,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所翻译的自然科学类书籍占80%,社会科学类仅占20%。翻译著作的差异性表明
A.“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芽 |
B.洋务运动培养大量翻译人才 |
C.摆脱了贵华夏贱夷狄的观念 |
D.学习侧重西方的实用性技术 |
14.
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认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但诸多典籍都能证明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梁启超意在
A.全盘西化 |
B.托古改制 |
C.中西融合 |
D.维承传统 |
15.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
A.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
B.中国向何处发展 |
C.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 |
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16.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中有“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见,其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
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 |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
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 |
17.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
B.实事求是的原则 |
C.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
D.全面改革的思想 |
19.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
B.袁隆平 |
C.李四光 |
D.杨利伟 |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
B.遵循了写实原则 |
C.突出了理性思维 |
D.表达了幻灭反叛 |
2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古典主义 | B.现实主义 |
C.浪漫主义 | D.现代主义 |
22.
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缝合、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通过对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据此,可以判断《变色龙》所属的文学派别为
A.浪漫主义文学 |
B.无产阶级文学 |
C.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D.后现代主义文学 |
2.选择题- (共2题)
23.《论语·子路》篇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上述推理用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