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在古代亚洲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占优势的中国采用了朝贡体制来处理与周边邻国的贸易关系,持续2000年之久,并形成一种区域性国际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贡贸易是周朝“诸侯朝聘”礼制在外交上的延伸,与邻国“宗藩关系”确立后,“厚往薄来”的怀柔政策,使入贡者获得丰厚的“回赐”。“非入贡即不许互市”的政策,使得邻国商品也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金属制品等加工品远销亚洲东部,珍珠、香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也满足了中国需求。浸透着儒家思想的礼制、学制、法律、文学、艺术、建筑等先进文化深深影响了体系中国家。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朝贡贸易持久发展的原因,概括其特征。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朝贡贸易体系下,周边邻国“不会感受到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那样的痛苦”。
(3)据上述材料,简述朝贡贸易体制为“亚洲的新未来”所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一 朝贡贸易是周朝“诸侯朝聘”礼制在外交上的延伸,与邻国“宗藩关系”确立后,“厚往薄来”的怀柔政策,使入贡者获得丰厚的“回赐”。“非入贡即不许互市”的政策,使得邻国商品也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金属制品等加工品远销亚洲东部,珍珠、香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也满足了中国需求。浸透着儒家思想的礼制、学制、法律、文学、艺术、建筑等先进文化深深影响了体系中国家。
——摘编自马建春《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虽然基于“礼制”朝贡体制,缺少法律性的规则,但它是双方自愿的产物,认同的背后是深厚的共同利益。中国承担着大国的责任,尽管周边邻国形态各异,但朝贡体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相互间的无政府状态,形成亚洲东部持久的、相对的和平局面。各国一直享有实质的主权,他们与中国的关系只是通商和文化交流的关系,而不是负有条约义务的政治从属关系,不会感受到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那样的痛苦。朝贡贸易体制一定程度上为亚洲的新未来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摘编自杨佳莉《朝贡制度与当今东亚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朝贡贸易持久发展的原因,概括其特征。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朝贡贸易体系下,周边邻国“不会感受到遭受西方殖民侵略那样的痛苦”。
(3)据上述材料,简述朝贡贸易体制为“亚洲的新未来”所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
2.
作为中国自身近代化的开端,一直以来,人们对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思想有着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材料二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多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式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1)据材料一,分析刘锡鸿和郭嵩焘评价洋务运动的异同之处。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思想遵循了怎样的原则?按这一原则,任选下面表格中的一个观点,指出其不足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
郭嵩焘 |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
材料二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多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式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刘锡鸿和郭嵩焘评价洋务运动的异同之处。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思想遵循了怎样的原则?按这一原则,任选下面表格中的一个观点,指出其不足之处。
事件 | 观点 |
戊戌变法 |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
辛亥革命 |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2.单选题- (共13题)
3.
1970年开始,西欧不顾美国反对,开始加强同东欧的经济关系,希望能缓解东西方紧张气氛、减少东欧对苏联的依赖、更多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并试图以经济的让步换取苏联在其它方面的让步。这表明
A.西欧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B.欧洲经济联系的政治色彩浓厚 |
C.西欧迫切需要缓解“滞胀”危机 | D.苏联改革优化了西方投资环境 |
4.
阿诺德汤因比在1884年出版的《产业革命》中指出:“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表述与作者关于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相符的是
A.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在生产和组织上形成垄断 |
C.本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D.确立了自由主义经济制度 |
5.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读如图《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可以看出英国社会保障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图》

《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图》
A.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家纳税 | B.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C.覆盖面比较广而且日渐完备 | D.标志国家对经济干预减少 |
6.
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 B.探索符合国情的所有制结构模式 |
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愿望 | D.开始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 |
7.
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推动了经济结构改革 | B.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 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8.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的瓦解 | B.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 | C.土地兼并严重 | D.阶级关系发生了质变 |
9.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下表是其1873年至1884年的利润分配表,从中可以推知轮船招商局的发展
项目 | 数额(总利润2927340两) | 占利润比例% |
股息 | 970834 | 33.16 |
利息 | 1781191 | 60.85 |
积累 | 15563 | 0.53 |
其他 | 159752 | 5.46 |
A.刺激了民间资本投资热情 | B.不断瓦解封建自然经济 |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 D.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10.
《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代表了农民阶级根本利益 | 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C.基本实现平均地权的主张 | D.与共产党部分革命目标相一致 |
11.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主要体现了汉字


A.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C.象形文字成为主要的形式 |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汉字的神韵 |
12.
“理性”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理性的力量,从黑暗进入光明。此概念的形成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直接影响?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渐完善 | B.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 |
C.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巨大冲击 | D.工业革命兴起与发展 |
13.
观察如图,有关该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著作的发表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创立 | B.首先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 |
C.采用观察的研究方法奠定近代科学基础 | D.改变大多数人对人类在生物界地位看法 |
14.
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其主要目的是
A.从语言上强化意识形态 | B.为一五计划做好人才储备 |
C.确保苏联对华主导地位 | D.贯彻并且落实“双百”方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