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佛山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308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二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教科书内容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蒙娜丽莎》 《西斯廷圣母》
材料四 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材料五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据材料一、二,指出智者学派对“人”的认识。
(2)据材料四,指出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2.
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共同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

2.单选题(共9题)

3.
如同在自然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
A.三权分立B.法律平等
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论
4.
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⑤
5.
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以下口号最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近代中国理性觉醒不包括
A.王夫之的民主启蒙思想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D.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7.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8.
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
9.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
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10.
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是
A.“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1.
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
A.李白与雪莱
B.屈原与巴尔扎克
C.王维与毕加索
D.李清照与托尔斯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