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选修)试题(新疆班)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304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归纳材料二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2.
文学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材料三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
——《鲁迅全集》第4卷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这种文学形式”指的是什么?并分析其兴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发展的认识。
3.
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4.
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纵观民生问题的各种看法,有利于以史为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离娄篇》
材料二 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三 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192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的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单选题(共21题)

5.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诨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生(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6.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骡机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伏尔泰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由此可知伏尔泰
A.偏离了理性思考的轨道
B.背叛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C.未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8.
“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泰戈拉
D.康德
9.
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10.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1.
右图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更无他卉可同栽。”落款为“板桥郑燮”。 对此画的表述不正确是
A.该画属于“文人画”B.融多种艺术于一体
C.注重刻画真实景物,摹写逼真D.强调个性表现, 追求神韵意趣
12.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逻辑推理
D.重实验
13.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B.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14.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D.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15.
孙宝瑄1898年12月的《望山庐日记》中说:“昨读《天演论·导言四》,严又陵案语有云:岛国僻地,物竞较狭,暂为最宜外种闯入,心竞更起。往往岁月之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余为之掩卷动色曰:诚如斯言,大地之上,我黄种及黑种、红种其危哉!”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作者受进化论的影响反思民族危机
②主张民主、科学挽救危机
③材料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天演论》乃梁启超代表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6.
下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7.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革命思想
B.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18.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19.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他只想让人们记住他是一个凡人,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材料中“他”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是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的核心
C.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
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1.
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2.
有人评价某一剧作时说:“看了这些戏,我们都感到好笑,忍俊不禁,但在笑声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悲哀与寂寞。尽管剧情虚妄、台词荒唐,我们不难发现剧中人有些方面跟我们十分相似,而剧中的荒诞现象正是我们不合情理的生活现实的极度夸张。”下列文学作品与该剧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B.C.D.
23.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C.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24.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5.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3.选择题(共1题)

26.

Hello, point to the boy.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