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十四校(湖南省长郡中学)、(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等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300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美国新当选的罗斯福总统决定采取美元贬值的手段来保护美国利益,并计划以“全三银”的比例,用13亿美元向世界收购金银,作为国库储备,于是引起世界银价上涨,而银本位制根深蒂固的中国首当其冲。…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施法币政策。
钞票发行权收归
废除银本位制,规定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納粮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
实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国重要谷物收成的价值达法币56亿元,比1935年増加了几乎45%;工业品总产值为法币122亿元,比1935年増加了11%,资本主义生产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的58.6%,其中民族资本占88%。…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对于国民政府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英美支持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使日本受了极大的刺激,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タ,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タ,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制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影响。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湾战争是第ニ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格局下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热战”。
材料二 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티对众议院的讲话中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区別“冷战”与“热战”?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房玄龄(579648),齐州临淄(今属山东)人。少年时就很聪敏博览经史。隋末天下大乱,房玄龄投奔于李世民麾下。从此,便随从秦王李世民转战南北。房玄龄的忠诚及オ千深受李世民的赏识,每次战胜敌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寻求金宝,唯有房玄龄先收人物,致使秦王府人才济济。武德末年,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争斗中,房玄龄极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贞观三年(629年),房玄龄进为尚书左仆射,他对政务认真负责,不辞辛苦。房玄龄侍奉唐太宗小心谨慎,遇到太宗处事失误之处,不敢极言谏诤。房玄龄辅佐唐太宗安定天下,凡三十二年,他亲自主持制定了朝章国典,初创唐朝规模,被称为唐初贤相。

——摘編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玄龄得到唐太宗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房玄龄的主要活动。

2.单选题(共19题)

4.
罗马法作为“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对后世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很大影响”。据此可知罗马法
A.确立近代欧洲行为规范
B.保障民主制度有效实施
C.体现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D.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D.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6.
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
B.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
C.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
D.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7.
西南联大存在的8年时间里,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以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被誉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奇迹”,其成功的奥秘之一就体现在其校歌“千秋耻,终当雪…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此时我国的国都在今天哪一地区
A.京地
B.鄂地
C.渝地
D.苏地
8.
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下列对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B.初步建立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在1954年前,中国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D.它适应中国的国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指出:“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A.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
B.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冷战爆发影响中共决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10.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是乾隆皇帝的御制诗,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B.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11.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A.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
12.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对图片所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4可反映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B.图1是唐代制瓷业的代表产品
C.图2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D.图3可反映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
13.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总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价格;T表示商品交易数量。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M和V可视为不变量,据此分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A.T值减少,P值下跌
B.T值减少,P值上涨
C.T值增加,P值下跌
D.T值增加,P值上涨
14.
30年前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但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相反它的基本原理为社会认可。我国历史上因生产关系低于生产力水平而导致失败的事件或政策有
A.人民公社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洋务运动
15.
收藏家郑先生藏有“申新纺织厂原始合同股票”:“立合同议据荣宗锦等今议定在上海陈家渡白利南路地方合创申新纺织厂,专购子花纺纱织布行销事业。共集股本银元三十万元,作为三千股…订章程邀集全体股东具名向该管官厅注册,兹依公司的条例之规定,订立合同…中华民国七年二月。”这表明该纺织厂
A.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B.在抗日战争时期陷入困境
C.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壮大
D.深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16.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東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下列不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践这一观点的是
A.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放弃计划经济手段
C.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17.
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C.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D.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而来的
18.
有人在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此材料意在说明末明理学
A.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B.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C.主张“格物致知”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19.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土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主张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
B.两者都认为法律就只是用来惩罚人民的
C.两者的主张都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应
D.两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20.
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作异端处以火刑,其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令后人敬仰。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
A.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
B.因创立了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
C.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民的拥护
D.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
21.
有人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该时期是
A.明朝
B.宋朝
C.唐朝
D.汉朝
22.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B.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C.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D.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