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99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一接触到卢梭的思想即为其所折服。他不遗余力地赞扬法国革命,颂扬卢梭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领袖。……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顶礼膜拜,称“《民约论》正夸日中国独一无二之良药也”。……鼓吹“破坏主义”,并撰写《讨伐专制政体檄》的鸿文,为革命造势。
——闾小波《柏克与梁启超——革命年代的智者》
材料二粱启超叹道:“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息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他说,君主的尊严“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吾数年来怀抱一种不能明言之隐痛深恸,常觉自辛亥、壬子之交铸此一大错,而中国前途之希望,所余已复无几。”
——张京华《梁启超与陈寅恪》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折服于哪些“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折服于卢梭思想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表明粱启超的思想又有何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下表所示
时段含义
人民统治
与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君主
1864
——1894年
12
323
10
1895
——1900年
149
640
7
1901
——1908年
391
1210
0
1909
——1914年
76
490
3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中国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

3.单选题(共9题)

4.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5.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6.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时,采用了下图的资料。对其解读最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三权的分立
B.体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
C.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D.反映了联邦政府权力结构
7.
在1871年3月,张德彝与清政府出使团到达巴黎,张德彝目击了巴黎公社战士的惨烈巷战,在《三述奇》中记载:被俘的巴黎公社战士们“皆黑布包头,以枪鋳之”,“由楼下解判勇一千二百余人,中有女子二行,虽衣履残破,面带灰尘,其雄伟之气,溢于眉宇”。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部分官员认为资本主义文明比中国封建制度更优越
B.该史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是未建立工农联盟
C.有助于中国人了解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真正地理解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8.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9.
英国议会于1806年通过法令宣布绝对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法国早在1792年大革命时期就颁布废除奴隶贸易的法令。奴隶贸易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阻碍了欧美社会的进步
B.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
C.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D.不利于殖民统治的稳定
10.
仔细阅读下表信息,分析其数量变化的历史影响是
A.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B.扩大了英国新兴城市的影响力
C.圈地逐渐由个人行为过渡到政府行为
D.使垄断组织逐渐控制了英国议会
11.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12.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B.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C.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D.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