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297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依据上图,可以看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洲为什么能够主导世界贸易?
(2)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有什么特点?对欧洲、非洲、美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
项目
1949年
1952年
比1949年增长
工农业总产值
466亿元
810亿元
73.8%
国民收入
358亿元
589亿元
57%
 
材料二  1958—1960年国民经济情况
 
粮食产量
比上一年减少
1958年
4000亿斤
 
1959年
3400亿斤
600亿斤
1960年
2870亿斤
530亿斤
1961年
2950亿斤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1992
比1978年增长
比1949年增长
国民总产值
24000亿元
7.18倍
48.6倍
国民收入
17400亿元
5.78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4)综合三则材料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有何经验教训?
3.
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为什么能成为当时清政府的最佳选择?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2.单选题(共17题)

4.
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多……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材料中的“为福”是指这些条约的签订
A.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B.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
C.使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D.加快了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进程
5.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
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
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D.使用畜力水排鼓风冶铁
7.
请欣赏下列手工精品图片,从中找出最能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一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绕地球一周回到欧洲,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言论,最为合理的是甲说:这太夸张了,帆船根本不能越洋,而英国的汽船他们根本买不起乙说:这不可能,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丙说:这有可能,据说是西班牙王室拨款资助他们远洋航行的丁说:这是真的,因为当时葡萄牙国王亲自迎接他们胜利归来
A.甲
B.乙
C.丙
D.丁
9.
下面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应分别填上
A.瓦特、电力
B.贝尔、电汽
C.瓦特、电气
D.贝尔、电气
10.
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材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B.民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完成反帝的任务
C.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人们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
D.人类实现了在空中翱翔的梦想
12.
下列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B.压抑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C.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
D.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13.
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湖广熟,天下足
C.玉米、甘薯传人我国
D.京剧开始形成
14.
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产阶级的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16.
下表所示为1872〜1910年中国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数量。它反映出近代中国
年份
棉纱(单位:千担)
棉布(单位:千匹)
1872
50
12241
1892
1304
16359
1910
2282
17013
 
A.民众的购买力低下
B.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C.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D.外国棉布出现滞销
17.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18.
“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19.
这一艺术流派,从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来看,其共同特点有:排斥理性/虽调自我,特别是自我对于世界的真实的主观感觉;强调潜意识的本能和原欲。简言之,它是表现论而非反映论。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
B.
C.
D.
20.
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相关论述。
思想家
名句
出处
老子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管仲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孟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B.儒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
C.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D.社会崇尚人文理性精神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