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浙江省宁波市八校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9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2/1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生共融的演进史,是不同文明不断碰撞相互吸纳的历史。“中国与世界”是值得历史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支持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二 清政府长期以来把外国视为“蛮夷之邦”、“藩属之邦”,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时的中外交往是宗主国与“藩属之邦”之间的交往,兼管外事的中央机构——礼部和理藩院是管理“藩属之邦”的机构。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理解了西方的国家和主权概念;认识到欧洲列强实际上构成了世界的政治中心,于列强并峙之中,中国不但不足以称“万邦宗主”,平起平坐也难以达到。有识之士开始用新名词代替“夷”字,对于西方国家或称“外国”,或称“西洋”。外交文书中也以“大清国”和“大英国”“大法国”等对应。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历经曲折,但我国的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和深入,取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

上表中A、B、C表示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阶段。(例如,C时段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战以后的世界经济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文明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从清朝前期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世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回答在A、B两个时段,中国与相应国家发展关系的政策及其意义。
(4)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①是____。说明该组织的作用。

2.单选题(共12题)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日战争期间,***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B.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C.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共产主义通信委员会”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D.《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
3.
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与这一情境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普法战争B.巴黎公社C.德意志统一D.巴黎和会
4.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5.
最早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文件是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4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读下面的《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
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的成就是
A.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
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8.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9.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三大政策”D.开阔胸怀
10.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的是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1.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12.
下列文学与艺术作品中,属于20世纪反战题材的有
A.海明威的《老人与海》B.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D.凡·高的《向日葵》
13.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如果贫民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逮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梭伦为解决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社会问题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组成“四百人会议”
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3.选择题(共4题)

14.15-6=8 (    )
15.

{#blank#}1{#/blank#}+8=14

16.

{#blank#}1{#/blank#}-9=4

17.

{#blank#}1{#/blank#}-9=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