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94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
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简要说明科技发展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2.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阶段
主要译者及译本来源
翻译特点
主要阅读对象
1899—1919年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摘译自英文版,发表在《万国公报》《天义报》。
《新民丛报》《大公报》《民报》等报刊杂志转载来自日文版的摘译。
主要的翻译方式是“转译”,翻译与阐释出现了不少失误、误读甚至曲解。
知识精英
1920—1949年
1920年,陈望道,自主译自日文版
1930年,华岗,中共布置任务译自英文版
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译自德文版
1943年,博古,据俄文版对成仿吾和徐冰版进行校译版
1945年,陈瘦石,自主译自英文版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得以解读和阐释。
中共党员
1949—2009年
1949年,谢唯真,“莫斯科百周年译本”,译自德文版
1964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1978年,成仿吾,译自德文版
1995年,中央编译局,译自德文版
2009年,中央编译局,译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C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
翻译与出版由以往的“分散多样”的“自由行为”上升为“统一集中”的“国家行为”,翻译行为组织化、规范化、科学化。
普通民众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内容,从上列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要求:简要写出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评价准确全面。)

3.单选题(共23题)

4.
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
A.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C.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5.
中国古代法家传统表现为“制度变革的进步史观”“ 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和“垂法而治的法治主义”。这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
A.制度变革B.国家统管C.富国强兵D.改革创新
6.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这篇文章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
在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伟大理论,随后会有一个新理论将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统一。如:牛顿整合了伽利略的抛物线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椭圆运动,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场方程。爱因斯坦在解决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明显冲突时,发现了相对论。而今天,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圈量子引力理论正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这说明
A.科学的飞跃不断更新人类世界观
B.科学在不断否定前人理论中发展
C.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
D.圈量子引力理论比相对论更科学
8.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9.
公元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出现这样的情况,论及美德会招致这样的回答,“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没有人知道美德的真正含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误用和滥用
B.智者学派对个体价值的过分追求
C.雅典经济繁荣导致道德水准下降
D.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
10.
(题文)修昔底德在分析雅典民主时指出,普通人常常容易不用批判的方式去接受所有古代的故事,“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导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主张雅典城邦实行精英政治
B.否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功绩
C.认为雅典民主忽视个体权利
D.认为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
11.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挑战教会权威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否定信仰上帝
12.
西方哲学家罗素说:“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下列事件能够为其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
D.德意志的统一
13.
艺术家们通过健康的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对希腊罗马文物中代表着高尚美德的形象加以复原并改造,由此而试图改造世界。在某些历史学家看来,这正反映着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理想已达到最高境界。这种创作
A.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的典型特点
B.说明恢复古代民主是启蒙运动的目标
C.反映了西方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D.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辅相成
14.
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国家权力
传统思想
启蒙思想
权力来源
君权神授

权力构建
集权、专制

权力归属
主权在君

 
A.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
B.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C.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
D.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15.
尼古拉・比萨诺是中世纪宫廷文化培育的艺术家,其大理石浮雕《最后的审判》背景有宗教教义描绘的场景,受罪人被恶魔折磨,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而非程式化的出现,在大街上能找到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跑的样子。这一浮雕
A.表明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
B.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C.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
D.具有典型中世纪宗教画特征
16.
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社会的形成
B.民间教育的发达
C.宋代理学的兴起
D.频繁的对外交流
17.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18.
火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外传之后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下列著作中可与火药直接相关联的是
A.《韩非子》
B.《抱朴子仙药》
C.《萍洲可谈》
D.《梦溪笔谈》
19.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B.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C.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20.
19世纪末以来,在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与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用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论的主要作用是
A.逐步深化了中国人对于民主观念的理解
B.使中国人民逐步明确了近代民主革命任务
C.弥补了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
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的残余
21.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
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
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
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
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
22.
甲午战后的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等一大批组织,他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呼吁建立西方的议会制度,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这表明当时
A.洋务派中体西用论完全被国人抛弃
B.广大民众开始选举代表参与治国
C.知识阶层具有改革政府体制的意识
D.知识分子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
23.
“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此文最可能出自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天演论》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共产党宣言》
24.
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GDP增长率
14.0
13.1
10.9
10.0
9.3
资本增长率
24.6
17.3
18.1
8.7
2.4
劳动力贡献率
4.4
4.1
4.8
7.5
8.1
科技进步贡献率
29.6
37.1
25.2
55.8
81.5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
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25.
明确逻辑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史实
结论
A
司汤达的《红与黑》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真实状况。
《红与黑》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B
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
普朗克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C
“猫王”和“披头士乐队”的音乐风靡全球
要求摆脱外国文化的控制,旋律、节奏带具有民族特点。
D
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使全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网络的这一功能被称为“人工智能”
 
A.A
B.B
C.C
D.D
26.
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这反映了西方社会
A.开始出现个人自由发展趋势
B.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C.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D.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4.选择题(共1题)

27.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指的是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