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 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的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於“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
材料二 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材料二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破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300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这是“壮者皆兵”“兵民合一”的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一种“寓兵于民”制度。战时出征,自备武装粮饷,是征兵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反映。这种制度既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又兼顾了新贵族利益,为整个国家开创了稳定的系统管理体系。
——摘编自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等
材料二完颜阿骨打是一名特别无情,才能出众的军事将领。他善于抓住对手因指挥失策、组织涣散等因素造成的机会来取得军事胜利。1117年以后,他又以一个才智出众的战略家面貌出现,那正是辽金的双边关系为包括宋在内的三国关系所取代之时。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猛安谋克制的历史作用。
3.
材料
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大批逃亡,国家税源减少,拖欠严重。明中期,周忱被任命为江南巡抚,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周忱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难与棘手的问题。他改变运粮方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
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南京就近购买。他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办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拖负,忱之力也。”
(1)依据材料,概括周忱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忱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明代江南官田重赋,是明代经济财政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沉重的负担,迫使农民大批逃亡,国家税源减少,拖欠严重。明中期,周忱被任命为江南巡抚,到任后,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对有才干的官员,则放手提拔使用。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经济改革。
周忱拉皇帝诏书作大旗,抵制户部的压力,与苏州知府况钟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筹算,对各府的税粮都作了认真调整,仅苏州府即减七十二万石。粮食的运输征解是田赋制度中一个十分困难与棘手的问题。他改变运粮方法,农民既省费用又便利,漕军也得到了实惠。
明代有按田粮随征马草的税目。马草运输比粮食尤难。周忱奏请每束折银三分,缴付南京,由南京就近购买。他把田赋的征收与徭役的支出混合使用的办法,实际上开了赋役合征的先河。周忱亦以善理财赋著称,如《明史·周忱传》指出:“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拖负,忱之力也。”
(1)依据材料,概括周忱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忱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2.单选题- (共24题)
5.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材料表明
A.个人权力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保证 |
B.“解负令”的实施,意味着奴隶制在雅典的终结 |
C.“梭伦时代”的雅典公民团体相对稳固 |
D.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为“解负令”的实行奠定了基础 |
6.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 B.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
C.遏制自然欲求膨胀 |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
7.
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 |
B.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 |
C.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 |
D.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 |
8.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
B.实行财产等统制度 |
C.设立四百人会议 |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
9.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
B.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 |
C.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
10.
“(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之所以会“海内安之”,主要原因是均田制
①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②限制了土地兼并
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①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②限制了土地兼并
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1.
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的梭伦改革为雅典开辟了一条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包括
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
①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②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③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到了楷模作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2.
南朝谢灵运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糜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针对以上情况,北魏孝文帝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 B.设立三长制 |
C.推行新的租调制 | D.汉化政策 |
15.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其主要目的在于( )
A.笼络汉族地主 | B.稳定鲜卑社会 |
C.巩固北魏统治 | D.促进民族融合 |
16.
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①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②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
③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
④消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①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②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
③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
④消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20.
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 B.方田均税法 |
C.均田制和租调制 | D.宗主督护制 |
21.
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
A.推动经济发展 | B.缓和民族矛盾 |
C.促进民族融合 | D.巩固政权根基 |
22.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
23.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
B.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 |
C.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
26.
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
A.“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 |
B.“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 |
C.“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
D.“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
3.选择题- (共9题)
30.
— Mabel, did you catch a cold again?
—Yes. I didn'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enough exercise.
31.
— Mabel, did you catch a cold again?
—Yes. I didn'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enough exercise.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