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94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东西。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2.
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请观察下列几组图片:

请回答:
(1)这三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共性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对于中国传统思想造成了怎样的冲击?
(3)图三所反映的事件是在什么特殊背景下发生的?
(4)列举史实说明邓小平在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2.单选题(共6题)

3.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
B.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
C.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D.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5.
在15世纪,法国对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文精神的复兴
B.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C.启蒙思想的兴起
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6.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7.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B.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C.遏制自然欲求膨胀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8.
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还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可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
B.罗斯福借助秀兰·邓波儿推行新政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当时电影主要是以经济危机为题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