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9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中国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摆脱专制主义束缚,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主义”的含义和导致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

——弗朗西斯·培根

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3.单选题(共19题)

4.
在15世纪,法国对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文精神的复兴
B.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C.启蒙思想的兴起
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5.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C.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6.
《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
A.西塞罗自然法思想B.孟徳斯鸠三权分立
C.卢梭的社会契约论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7.
智者学派指出:“对于他们来就,没有什么绝对正确或错误的东西——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东西或许对另一个人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智慧应该是能觉察并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结此评价正确的是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C.使人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开始觉醒”
D.提高了雅典公民的道德修养
8.
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
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
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
9.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10.
《四库全书》总目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这反映出编撰者
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C.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优劣
D.天朝上国的观念彻底改变
11.
下面《坊车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画作,表现了农村妇女纺纱的情景,生活场面非常生动,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属于工笔画,体现线条之美
B.属于山水画,表现山河之美
C.属于文人画,具有深远意境
D.属于风俗画,充满生活情趣
12.
下图是根据《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的中国古代农学家历史分布示意图

上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发展促进农学兴盛
B.农业经济得到急剧发展
C.民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D.抑商政策加强日趋明显
13.
下表列出了19、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上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发现
年代
人物
贡献
年代
人物
贡献
1895
伦琴
发现X射线
1900
维拉德
GAMMA射线
1897
汤姆
发现电子
1901
考夫曼
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增加
1898
居里夫妇
钋和镭
1902
勒那德
光电效应基本规律
 
这些发现
A.弥补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B.宣告了量子论这一现代物理理论的诞生
C.从根本上动摇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
D.促使人们冲破原有物理学理论的框架
14.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
A.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
B.理学已开始遭到批判
C.中国近代教育起步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
据吴虞称,1916年底《新青年》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此后一直未见大的起色。1919年底,吴虞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翻阅其售报簿,内中有两处记录令他讶异:一是守经堂亦买《新青年》看;二是成都县中学一次购买《新青年》等杂志22元。《新青年》全年定价2元。《新青年》销售情况前后反差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思想为各阶层接受
B.新文化运动遍及全国
C.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D.白话文运动成效显著
16.
郁达夫说“无论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
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
C.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
D.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
17.
郑观应曾援引《周礼》《墨经》《淮南子》等书的有关记载。证明西方的数学、化学、光学、电学等均出自中国,皆“我所固有者也”。其目的是
A.为“中体西用”提供理论依据
B.借“本来之学”加强国学地位
C.借“西学中源”说来阻挡改革
D.减少“以夷变夏”非难的阻力
18.
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854年杨秀清在至英使信中谈到通商:“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方定,害人之物为禁”。
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是一致的。
B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C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D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责任内阁制
 
A.A
B.B
C.C
D.D
19.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20.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思想强调
A.实事求是坚持抗战
B.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
21.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D.反映了科技领域中的浮夸现象
22.
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B.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C.遏制自然欲求膨胀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