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9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惩腐倡廉、弘扬正气是历代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吏明知民知法令也,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吏知其如此,故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又不敢犯法。如此,天下之吏民虽有贤良辩慧,不能开一言以枉法;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故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
——《商君书•定兮》
材料二今给其俸,则清者足以息其滥窃,贪者足以感而劝善;若不班禄,则贪者肆其奸情,清者不能自保。难易之验,灼然可知,如何一朝,便欲去俸?淮南之议,不亦谬乎?
——《魏书•高闾传》
材料三“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实现“知诈贤能者,皆作而为善,皆务自治奉公”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吏治改革的目标和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是如何整顿吏治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今“廉洁政治”建设提几点建议?

2.单选题(共15题)

2.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3.
2013年,被誉为中国“第五发明”的珠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一:汉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中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运算方法)
材料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里绘有算盘。关于材料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珠算开始出现在汉代,普及于宋代
B.珠算在北宋开始使用于经济活动
C.珠算有其独特的运算方法和实际的运用价值
D.材料二是艺术品,不足为证
4.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
B.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
C.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D.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酌305首诗。它最初被称为《诗》、《诗三百》,后来又被称为《诗经》。《诗经》之称始于
A.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朝时期
6.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他的理论中,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他是
A.达尔文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7.
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据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个人读的著作是
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D.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8.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9.
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10.
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②宋明理学的形成③***思想的形成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12.
《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能够起到鼓舞上述风气形成与发展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普遍推行县制
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实行军功授爵制
1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5.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
A.颁布“解负令”
B.建立四百人会议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发展工商业
16.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
A.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
B.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发展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废除贵族特权,军功授爵

3.选择题(共1题)

17.

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