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摘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普世价值观念的思想核心,列举同一时期古希腊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主张。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为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材料三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然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的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5)根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西方启蒙的不同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材料一 明末清初,哲学家们已经努力,不断奋争,为实现学术界的“由虚返实”的自我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形成并促进了清初实学思潮的发展。在清初实学思潮中,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积弊,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及其禁锢人性的种种劣迹。他们主张的经世致用则突出表现在改革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之中。在清初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专攻自然科学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政尧《清初实学思潮与晚清戏剧文化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初实学思潮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作简要评价。材料四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2.单选题- (共27题)
A.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
B.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
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D.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

A.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
D.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
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
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
B.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 |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
D.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
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
B.反对权威,宣扬人的主体地位 |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
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
A.倡导理性批判愚昧迷信 |
B.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重视民意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 B.国际地位的差异 |
C.文化环境的差异 | D.政治制度的差异 |
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
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 |
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 |
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 |
A.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和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宗教改革家 |
B.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启蒙思想家 |
C.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但丁、马丁·路德、孟德斯鸠 |
D.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康德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理论 | B.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
C.有助于教徒摆脱宗教束缚 | D.促进自由宗教观的形成 |
A.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
B.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
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
①举贤良,铁业官营,《吊屈原赋》
②密折,理藩院,粉彩瓷器
③修直道,左右丞相,小篆
④门下省,高转筒车,火药箭,《玄秘塔碑》
A.②③④① |
B.③①④② |
C.③④①② |
D.④②①③ |
A.“蔡侯纸”发明使西汉进入纸、帛、竹、木四种文书用品并行使用的时期 |
B.指南针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西方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
C.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载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
D.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1450年前后德国受中国影响制成金属活字 |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 D.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
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
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
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
A.肯定了中体西用思潮的合理性 |
B.批评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态度 |
C.对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的方式有一定认识 |
D.意在肯定传统文化对当代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意义 |
A.大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西柏坡时期 |
A.这个方针也遭遇过挫折 |
B.一直在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 |
C.有利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
D.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A.大卫——《马拉之死》 |
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
C.凡·高——《向日葵》 |
D.毕加索——《格尔尼卡》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