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9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崩溃时代,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在同一时期,希腊也有一批知识分子为后世西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当时许多希腊城邦都有追求学问的人,他们致力于思考抽象的问题。

——摘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普世价值观念的思想核心,列举同一时期古希腊两位杰出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为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然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的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材料四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5)根据材料四,指出近代中西方启蒙的不同侧重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哲学家们已经努力,不断奋争,为实现学术界的“由虚返实”的自我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形成并促进了清初实学思潮的发展。在清初实学思潮中,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积弊,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及其禁锢人性的种种劣迹。他们主张的经世致用则突出表现在改革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之中。在清初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专攻自然科学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政尧《清初实学思潮与晚清戏剧文化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初实学思潮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作简要评价。

材料四 ***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2.单选题(共27题)

3.
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4.
1860年,斯旺制成了一个碳丝电灯,遗憾的是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才发明在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上述史实告诉我们
A.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
B.真正伟大的发明必须走入百姓家
C.斯旺才是电灯泡真正的发明者
D.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重要条件
5.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6.
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7.
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B.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
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8.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与路德同时代的中国学者李贽说:“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材料中马丁·路德和李贽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对传统宗教思想进行了批判
B.反对权威,宣扬人的主体地位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9.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批判愚昧迷信
B.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重视民意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10.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B.国际地位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D.政治制度的差异
11.
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
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
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
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
12.
(加试题)人类历史往往以螺旋式重复为发展的形态。西方人文主义在古代和近代分别经历了从自我意识觉醒、道德理性觉醒到社会政治理性觉醒的螺旋轨迹。与上述轨迹比较吻合的排列是:
A.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和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宗教改革家
B.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启蒙思想家
C.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但丁、马丁·路德、孟德斯鸠
D.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康德
13.
(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界出现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可以说思想界比较活跃。其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繁盛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人才辈出
D.基督教神学的压抑
15.
马丁·路德从《圣经》的《福音书》认识到:耶稣基督已死,业已代人类在上地面前赎了罪,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得救。这一观点(  )
A.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理论B.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影响
C.有助于教徒摆脱宗教束缚D.促进自由宗教观的形成
16.
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B.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
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
17.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18.
下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贤良,铁业官营,《吊屈原赋》
②密折,理藩院,粉彩瓷器
③修直道,左右丞相,小篆
④门下省,高转筒车,火药箭,《玄秘塔碑》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19.
下列关于古代四大发明的讲法正确的是
A.“蔡侯纸”发明使西汉进入纸、帛、竹、木四种文书用品并行使用的时期
B.指南针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西方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C.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记载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D.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1450年前后德国受中国影响制成金属活字
20.
受牛顿力学休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D.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21.
鸦片战争前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首先冲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教条束缚,掀起一股“悉夷”“知夷”、编纂舆地著作之热。他们
A.完全抛弃了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
B.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C.旨在获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外交礼仪
D.目的是运用西学以救中国
22.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23.
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4.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这样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思想:“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据此,可知费正清
A.肯定了中体西用思潮的合理性
B.批评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态度
C.对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的方式有一定认识
D.意在肯定传统文化对当代改革开放事业的现实意义
25.
***在其著作中提出:“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提出一思想的著作最早可能出版于
A.大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西柏坡时期
26.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对这个方针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个方针也遭遇过挫折
B.一直在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
C.有利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D.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27.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他说:“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8.
《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A.大卫——《马拉之死》
B.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C.凡·高——《向日葵》
D.毕加索——《格尔尼卡》
29.
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