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6分)、阅读宗教和科学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完成了《天球运行论》,古稀之年决定出版,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书。“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宗教是互不排斥的,他像一对孪生子——从天堂来的两个天使,充满光明、生命和欢乐来祝福人类”。
——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三、作为两种文化现象的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基本方式,也就是人类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世界发生真实关系的“中介”。常识、宗教、艺术、科学、哲学等等,就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这些文化样式一旦产生,不仅以作为世界图景的知识的形式存在,而且已内化为人的思维方式,并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规范。因此,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具有“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三重内涵。科学与宗教它们都是各自图景的统一。
——摘录自中国论文中心“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
(1)据材料一归纳15—17世纪宗教和科学的关系(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8分)
(2)据材料二归纳18—19世纪人们对科学和宗教有哪些新的观点?并用典型史实分析科学对启蒙运动兴起的作用。(8分)
(3)综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科学和宗教在“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上的不同之处?(8分)
材料一 尼古拉·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完成了《天球运行论》,古稀之年决定出版,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书。“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宗教是互不排斥的,他像一对孪生子——从天堂来的两个天使,充满光明、生命和欢乐来祝福人类”。
——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三、作为两种文化现象的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基本方式,也就是人类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世界发生真实关系的“中介”。常识、宗教、艺术、科学、哲学等等,就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这些文化样式一旦产生,不仅以作为世界图景的知识的形式存在,而且已内化为人的思维方式,并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规范。因此,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具有“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三重内涵。科学与宗教它们都是各自图景的统一。
——摘录自中国论文中心“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
(1)据材料一归纳15—17世纪宗教和科学的关系(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8分)
(2)据材料二归纳18—19世纪人们对科学和宗教有哪些新的观点?并用典型史实分析科学对启蒙运动兴起的作用。(8分)
(3)综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科学和宗教在“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上的不同之处?(8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 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材料二: 程朱坚定的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1分)
材料三: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2分)
材料一: 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 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材料二: 程朱坚定的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1分)
材料三: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2分)
2.单选题- (共14题)
3.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 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 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A.①③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 |
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B.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C.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5.
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
A.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 |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 |
C.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 |
D.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
6.
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
7.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引文中两部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基础是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
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
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
D.“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
8.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做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这反映出了卢梭
A.主张天赋人权 |
B.宣扬人民主权说 |
C.肯定社会契约论 |
D.承认古希腊奴隶制在当时的合理性 |
9.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 |
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 |
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
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
10.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某高官在评价中国某项重大科技时说:“这件事情表明了中国人在打击力量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并且表明,那里的‘动荡’和无政府状态并未影响他们取得进展。”(摘编自“文革”期间的《参考消息》)该人士评论的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C.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 |
12.
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
13.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而战”,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A.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
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
D.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国力 |
14.
1935年,希特勒以特有的救世主的口吻就某一历史事件发表言论,声称“血的声音说出了有力的话”,欢迎“持续了15年的错误”结束,这事件是
A.萨尔区投票决定归属德国 | B.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
C.德国开进莱茵区 | D.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
15.
(题文)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
B.通过了《租借法》 |
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 |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