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中国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摆脱专制主义束缚,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主义”的含义和导致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中国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摆脱专制主义束缚,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主义”的含义和导致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
2.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正是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促使斯大林必须将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此压制日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摘编自《朝鲜战争背后:斯大林想借三八线占领日本》
材料二:朝鲜战争战前的北南分裂局面,通过战争不仅没有解决,还进一步恶化,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一个热点持续至今。朝鲜战争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抗美援朝战争又改变了新中国的地位。直至今日,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里的局势变化仍然关乎我国的安全。——摘编自徐焰《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的影响。
2.单选题- (共6题)
3.
有人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最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 B.罗马建成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
C.罗马制定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 D.罗马的法律理念影响后世立法 |
4.
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举行了北平谈判,当年一位参加谈判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当年谈判时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给我的感觉并不像谈判,倒像是国民党受降的仪式。”导致此次谈判呈现此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决战改变国共军事态势 |
B.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 |
C.美国已决定放弃国民党政权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
5.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1954年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在当时有助于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 B.改变半殖民地地位 |
C.防范来自苏联的威胁 | D.实施一边倒的政策 |
6.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
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
B.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
C.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
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暴涨 |
7.
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A.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B.反映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
C.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 | D.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