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288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1)概述西方“早期” 启蒙的“内源”因素。(2分)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4分)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2分)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醉心欧化”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8分)

2.单选题(共7题)

2.
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即今后只在江西进行防御战是不可能取得对南京军队的决定性胜利的,我们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湖南的计划。”与电文中的“情况”相关的史实是
A.“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
3.
“国家濒临经济浩劫和解体,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工人和士兵断然地拒绝支持科尔尼洛夫的军事专政,因为他除了强权、镇压的方针,已经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
A.俄国奴制改革B.俄国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运动D.法国大革命
4.
《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
A. 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
B. 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 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
D. 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霄顿森林体系”
5.
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
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6.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7.
“对教学情境和过程的安排,并不预先显示出他已经知道答案,而是带着许多问题去探讨。当学习者得到一个暂时答案时,他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去检验其正确性。……他似乎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方法,总是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学方法。”这里所描述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B.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
C.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教育D.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8.
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3.选择题(共3题)

9.句型转换(根据题目要求,转换句型)
10.请从方框中选出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其中有两项多余。

A: Hello, Jenny ?

B: Hi, Mona! What's this?

A:{#blank#}1{#/blank#}

B: Are these your grandparents?

A: Yes,{#blank#}2{#/blank#}   This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Mark. This is my mother.{#blank#}3{#/blank#}

B:  {#blank#}4{#/blank#}

A: Yes, he is. His name is Bill. And these are my cousins.

B:{#blank#}5{#/blank#} 

A: No, I have no sisters. That is my aunt. Her name is Linda.

A. Is she your sister?

B. And these are my parents.

C. Is he your brother?

D. She is my sister.

E. It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F. Who are they?

G. Her name is Lisa.

11.请从方框中选出适当的句子补全对话,其中有两项多余。

A: Hello, Jenny ?

B: Hi, Mona! What's this?

A:{#blank#}1{#/blank#}

B: Are these your grandparents?

A: Yes,{#blank#}2{#/blank#}   This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Mark. This is my mother.{#blank#}3{#/blank#}

B:  {#blank#}4{#/blank#}

A: Yes, he is. His name is Bill. And these are my cousins.

B:{#blank#}5{#/blank#} 

A: No, I have no sisters. That is my aunt. Her name is Linda.

A. Is she your sister?

B. And these are my parents.

C. Is he your brother?

D. She is my sister.

E. It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F. Who are they?

G. Her name is Lis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