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28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汉初黄老自学并非先秦道家的简单翻版一样,汉武帝“独尊”的儒术,也在一些方面与先秦儒家不尽相同。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将其概括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特别阐发了《公羊春秋》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学说当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其“天人感应”理论上。他将天塑造为一个具有人格神秘色彩的宇宙最高主宰,主张天人合一,天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人世间很多自然现象体现出来。君主受命于天,统治百姓,百姓如违抗君主,即是违逆天意。同时君主也要小心谨慎,顺天之命(亦即儒家的基本伦理、政治原则)而行事,如无道妄为,天就会降灾异以警示,终致大乱。这样他既以天保护皇权,又用天约束皇权,“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提炼出作者的一项认识并结合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情况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该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据材料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岂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世。”
材料三 《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举例说明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3.单选题(共32题)

4.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材料描述的理论是
A.新三民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城市中心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有人这样描述:大自然的昼夜节律不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律,人类从此得以征服黑夜,他如同为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这项发明应该是
A.火车
B.电灯
C.电报
D.电脑
6.
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科技文化的全盛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富尔顿发明汽船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
D.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7.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8.
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
A.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
B.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
C.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
D.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
9.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B.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10.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11.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12.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无论天主教、新教,信徒地位没有变化
13.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B.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14.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B.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D.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15.
有学者在评论卢梭思想时指出,“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认为卢梭的思想
A.推动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B.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C.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理性精神
D.揭示了启蒙运动思想真谛
16.
《斐多篇》说:“凡是不曾研究过哲学的人以及在逝世时并不是全然纯洁无暇的人没有一个是可以与众神同在的,只有爱知识的人才能够”。文中“爱知识的人”应是
A.梭伦B.伯利克里C.苏格拉底D.柏拉图
17.
启蒙学说超越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D.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18.
“从根本上讲,智者运动作为一种启蒙运动代表着新的革命精神,其敏锐的批判精神、开明的理性气质、人文主义的起源及辩证的思想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材料中的“启蒙运动”是指
A.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B.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思想冲破传统宗教迷信桎梏
D.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19.
下图为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下列对该贴字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非真非草,行云流水
B.写意奔放,风卷残云
C.方正平直,循乎法度
D.笔画圆匀,形体修长
20.
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
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D.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
21.
有学者认为,科学的发展打破了宗教神学的神话,哲学的进步改变了世界观的认识论基础从而使宗教神学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第一次撩开了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的一角的近代科学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2.
有一著作被认为叛离了圣经教义,而且很多人相信它将摧毁宗教。这部著作是
A.《九十五条论纲》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物种起源》
D.《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23.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各国最为详尽之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A.主张全面学习西学
B.思想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
C.力主固守华夏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24.
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胡适也说:“何以那种吃人的礼教制度都不挂别的招牌,偏爱挂孔老先生的招牌呢?”二人思想的共同特征是
A.为民主共和彻底扫清道路
B.打着孔子的旗号反孔
C.把一切反动势力都归于孔教
D.将民主启蒙与批孔联系在一起
25.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突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自由平等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6.
“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7.
梁启超在第一册《时务报》发表文章,开篇写道:“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他这么写的目的是
A.以公理论证维新变法的正当性
B.呼吁民众应努力争取自身权利
C.强调人类必须顺应并尊重自然
D.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8.
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9.
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B.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30.
大革命失败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31.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这表明孙中山认为
A.共和思想是孔子大同思想的继承发展
B.孔子为倡导共和的导师
C.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共和思想,实行共和符合世界潮流
D.共和是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文化
32.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3.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34.
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了美国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35.
“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下列属于这一思潮的文学作品是
A.《百年孤独》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唐璜》

4.选择题(共1题)

3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