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英国)责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责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材料二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抨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糜价谷物涌入英国,1879-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土地贵族势力衰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变化特点。
材料: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对比表
| 不平等的原因 | 平等观的理论 | 平等观的实现 |
卢梭 |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官职的设置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 | 抽象的自然力与意志是个人的基础,现实人没有任何差别,即人生而平等。 | 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最大幸福,即自由和平等两大目标。社会契约则是以政治与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的不平等。 |
马克思 |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阶级对立的存在决定了平等的社会分配是不可能出现的,阶级的对立与分化产生了现实中各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 人的本质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提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平等的社会理想。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国家生活的原则,而国家应该代表所有人民的利益。提出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就是消灭私有制与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达到全人类的解放,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
——摘编自王培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
(1)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平等观的历史意义。
2.论述题- (共1题)
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32题)
A.大众政治与精英政治的矛盾 |
B.公民权利和地位的发展程度 |
C.民主与自由的矛盾 |
D.民主制在斗争中不断进步 |
A.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 |
B.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
C.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 |
D.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 |
A.保护关注弱势群体利益 |
B.维护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
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
D.注重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
A.习惯法和成文法的冲突 |
B.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差异 |
C.人定法和自然法的悖离 |
D.检察官和司法官的矛盾 |
A.司法程序过于繁琐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
B.已经初步建立起原始的社会信用体系 |
C.道德谴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 |
D.法律法规从零星分散到形成完备体系 |
A.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
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
C.绅士申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
D.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
A.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
B.资产阶级代议制有所发展 |
C.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
D.权力的中心变为帝国议会 |
A.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
B.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
C.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 |
D.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
A.英格兰宪政丧失了制度领先优势 |
B.法国共和制深刻影响到北美走向 |
C.英属北美殖民地确立起崭新政体 |
D.潘恩等人的启蒙思想发源于法国 |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
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 |
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 |
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 |

上表反映了1786年至1830年海外各地输入英国的棉花的数量(单位:磅)据表可知( )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 B.美国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其他地区 |
C.拉美地区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 | D.技术革新扩大了英国对原料的需求 |
A.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
B.各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
C.科学发展与宗教传播相互排斥 |
D.科学比宗教在文化交流上更具适应性 |
A.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 |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
D.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 |
A.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 |
B.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 |
C.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 |
D.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
A.国际市场的需求 |
B.圈地运动 |
C.国内市场的发展 |
D.技术积累 |
A.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 |
B.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 |
C.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
D.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 |
A.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
B.面临世界大战的威胁 |
C.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
D.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
时间 | 国家及产品 | 产量 | 占世界产量比重 |
19世纪中期 | 乌拉圭肉牛 | 100多万头 | |
1880年 | 智利硝石 | 25万吨 | |
1897年 | 智利铜 | | 38% |
1900年 | 乌拉圭肉牛 | 700多万头 | |
1900年 | 智利硝石 | 140万吨 | 75% |
1912年 | 巴西橡胶 | | 90% |
A. 发达国家原料市场被抢占殆尽
B. 拉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成就突出
C. 拉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 工业革命促进了拉美经济的独立
A. 英国殖民势力的衰弱
B. 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要求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欧美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A.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
B.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
C.人文主义不断传播 |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A.民众艺术品味提升 |
B.人文精神影响式微 |
C.文化水平快速提高 |
D.智者教育理念普及 |
A.主张宗教改革以创立新教派 |
B.积极倡导基督教原始教义 |
C.强调人性与宗教原则的结合 |
D.试图改变物欲横流的社会 |
A.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
C.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D.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 |
B.仍然受宗教神学的束缚 |
C.以圣神主义为文艺核心 |
D.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
A.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更有适用性 |
B.为反对封建专制而曲解中国文化 |
C.借助中华优秀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
D.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深刻 |
A.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
B.有利于用理性发现人类社会法则 |
C.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
D.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
A.进化论的社会化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
D.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
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
C.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
D.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
A.《巴黎圣母院》 |
B.《大卫•科波菲尔》 |
C.《等待戈多》 |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A.对史料需要对其背景等方面做调查考证,进行史料批判 |
B.回忆录、书信等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非常高 |
C.只要对史料敢于作解释,就可以得出新结论 |
D.回忆录、书信等史料具有主观性,没有可信性 |
A.它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
B.它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 |
C.它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
D.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空想性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